[發明專利]一種防紫外PP無紡布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501064.8 | 申請日: | 2018-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116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7 |
| 發明(設計)人: | 蔡國妹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研蓁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N3/00 | 分類號: | D06N3/00;D06N3/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貝律師事務所 31301 | 代理人: | 范海燕 |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東新區萬祥***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紫外 無紡布 制備 苯并三氮唑化合物 三氮雜苯衍生物 聚氨酯粘合劑 羧甲基纖維素 過濾器 化學品成本 三嗪衍生物 高溫熔融 環境友好 制作工藝 后整理 計量泵 預加固 成網 紡絲 漿桶 卷繞 網簾 壓輥 軋機 熱軋 冷卻 配方 牽引 擠出 安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紫外PP無紡布的制備方法,制作工藝為:桿高溫熔融擠出→過濾器→計量泵→紡絲→冷卻→氣流牽引→網簾成網→上下壓輥,用于預加固→軋機熱軋→卷繞,將防紫外配方按照以下比例加入漿桶中:水78?88%;三氮雜苯衍生物、三嗪衍生物、苯并三氮唑化合物中的任一種8?12%;羧甲基纖維素2?5%;聚氨酯粘合劑2?5%;本發明提供的防紫外PP無紡布的制備方法,防紫外后整理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且對環境友好;選用的化學品成本低,處理安全,無副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PP無紡布領域的功能性整理新技術,以提高PP無紡布的應用范圍和附加值,尤其涉及一種防紫外PP無紡布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PP紡粘無紡布是將聚丙烯擠出、拉伸,形成連續長絲后,長絲鋪設成網,纖網再經過自身粘合、熱粘合、化學粘合或機械加固方法,使纖網變成無紡布。與傳統的紡織布相比,具有工藝流程短、生產速度快、產量高、成本低、用途廣等特點。它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家庭裝飾、汽車工業、服裝輔料等領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識的增強,無紡布的防紫外功能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PP纖維由于其具有防潮、透氣、柔韌、質輕、容易分解、無毒無刺激性、色彩豐富、價格低廉、可循環再用等特點,是新一代備受關注的環保材料。但PP紡粘無紡布面料比較薄和透,靠其自身的面料結構很難達到防紫外的效果,因此需要對PP紡粘無紡布做后整理加工,使其具有防紫外功能,可以大量運用于蓋布和口罩等領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紫外PP無紡布的制備方法,針對PP無紡布透光的問題,提供一種阻擋紫外線穿透的新型無紡布材料,具體技術方案為:
聚合物→大螺桿高溫熔融擠出→過濾器→計量泵→紡絲→冷卻→氣流牽引→網簾成網→上下壓輥(預加固)→軋機熱軋→卷繞
將防紫外配方按照以下比例加入漿桶中
配方
水78-88%
三氮雜苯衍生物8-12%
羧甲基纖維素2-5%
聚氨酯粘合劑2-5%
用轉移上漿的方式通過上漿輥將以上配方涂覆到PP無紡布上
100度—130度烘干
烘干后成卷,分切。生產得到具有防紫外功能的PP紡粘無紡布。
配方中的三氮雜苯衍生物可以用三嗪衍生物和苯并三氮唑化合物替代
為了維持無紡布中防紫外配方的含量,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無紡布經過轉移上漿后的帶液率為100%-150%。
聚丙烯酸樹脂也需要一定溫度的固化,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所述的采用烘干方式采用熱風干燥,干燥溫度為110-130℃。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防紫外后整理工藝簡單,操作方便,且對環境友好;選用的化學品成本低,處理安全,無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PP無紡基布的生產流程:聚丙烯聚合物喂入-熔融擠出-纖維形成-纖維冷卻-成網-加固成布。
取30-50g/m2的PP無紡基布進行防紫外整理,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按如下質量取組分,混合均勻,配制成防紫外漿料
水78-88%
三氮雜苯衍生物8-12%
羧甲基纖維素2-5%
聚氨酯粘合劑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研蓁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研蓁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5010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真空吸紋裝置
- 下一篇:一種超纖PES合成革及其生產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