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次擺線進給軌跡的硬脆材料劃痕實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98664.3 | 申請日: | 2018-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930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林彬;趙菲菲;隋天一;張曉峰;魏金花;王安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56 | 分類號: | G01N3/56;B24B1/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曉曉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擺線 進給 軌跡 材料 劃痕 實驗 方法 | ||
1.一種基于次擺線進給軌跡的硬脆材料劃痕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壓/劃痕器的準備:將帶有磨粒的劃頭固定在刀頭的端面上,磨粒的幾何形狀與大小、磨粒磨削刃角度、磨削刃半徑、劃頭固定方位和疏密程度依據實驗方案確定;
所述步驟(1)中的壓/劃痕器由刀桿(1)、刀頭(2)和鑲嵌有金剛石磨粒(5)的劃頭(3)組成,在刀頭(2)底面開有螺紋安裝孔,刀頭(2)和帶有磨粒的劃頭(3)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劃頭上鑲嵌有磨粒,磨粒的幾何形狀與大小、磨粒磨削刃角度、磨削刃半徑、劃頭固定方位和疏密程度是依據實驗方案來定的;
根據劃頭在刀頭端面的安裝位置不同,可以分為磨粒圓形陣列分布(a)、磨粒徑向陣列分布(b)、磨粒混合陣列分布(c);
(2)將硬脆材料工件與測力儀裝夾好后固定在機床工作臺上,將步驟(1)的壓/劃痕器安裝在機床主軸上,根據實驗要求,對磨削速度Vs和工件進給速度Vw賦予一定的值,若只給定刀具旋轉磨削速度,則工件表面生成球盤式磨削劃痕;若只給定工件進給速度,則工件表面生成直線式磨削劃痕;若給定工件進給速度,同時給定刀具旋轉磨削速度,則工件表面生成次擺線進給軌跡劃痕;在同時給定磨削速度和工件進給速度的情況下,通過調整磨削速度Vs與工件進給速度Vw的關系,實現刀具不同軌跡間距的無疊加劃痕實驗;
關于次擺線軌跡模型,次擺線半徑R和周期步距S是該軌跡的兩個重要參數;半徑R在一個周期內是不斷變化的,而步距S是固定不變的,所述的次擺線進給軌跡的運動方程為:
式中:r為金剛石磨粒頂尖與刀桿軸線的偏移距離;n為機床主軸轉速;Vw為工件進給速度;t為時間;
刀具轉速公式為:Vs=2πnr——(1)
式中r為金剛石磨粒頂尖與刀桿軸線的偏移距離;
次擺線軌跡的周期T為:
相鄰劃痕的步距S為:S=VwT——(3)
通過調整硬脆材料工件的傾斜角度,實現恒切深次擺線進給軌跡和變切深次擺線進給軌跡的劃痕實驗;
所述變切深次擺線進給軌跡劃痕實驗,工件傾斜角度大于0°,根據工件劃痕表面損傷情況,快速劃分硬脆材料彈/塑性變形區域、脆塑性轉變臨界區、脆性斷裂區域;
所述恒切深次擺線進給軌跡劃痕實驗,工件傾斜角度等于0°,用于固定劃痕深度的磨削力測試,在工件表面提取劃痕深度和劃痕間距的相互關系點;
(3)對步驟(2)得到的劃痕進行分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次擺線進給軌跡的硬脆材料劃痕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機床主軸轉速n輸入完成磨削速度Vs的調節,工件進給速度Vw是通過機床工作臺直線進給速度的輸入值控制,通過調整加工中心底座的切斜角度或者試件兩端的高度差,實現恒切深與變切深兩種不同的實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次擺線進給軌跡的硬脆材料劃痕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當VS≤45m/s時,為普通磨削;當45m/s≤VS≤150m/s時,為高速磨削;當VS≥150m/s時,為超高速磨削,驗證不同磨削速度對材料去除機理的影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9866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