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495884.0 | 申請日: | 2018-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328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延年;高忠慧;吳獻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4D11/02 | 分類號: | E04D11/02;E04D13/10;E03B3/03;E03B3/30 |
| 代理公司: | 沈陽之華益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汪洋 |
| 地址: | 110168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雨雪 太陽能收集板 屋面 板托 加熱 加熱器 收集系統(tǒng) 屋面防水 女兒墻 收集器 高分子卷材防水層 鋼筋混凝土屋面 水泥砂漿找平層 建筑施工技術 細石混凝土層 室內 居民生活 清潔能源 屋面空間 支撐作用 加厚 結構層 水管網(wǎng) 水網(wǎng)管 外邊緣 找坡層 蛭石 混凝土 太陽能 建筑物 儲存 鋪設 水資源 節(jié)約 延伸 居民 | ||
1.一種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包括女兒墻(1)、加厚鋼筋混凝土屋面結構層(2)、蛭石混凝土找坡層(3)、水泥砂漿找平層(4)、高分子卷材防水層(5)、細石混凝土層(6)、雨雪收集器(7)、太陽能收集板(8)、板托撐(9)、加熱器(10)、室內水網(wǎng)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分為屋面防水部分和雨雪收集系統(tǒng)兩部分,屋面防水部分包括女兒墻(1)、加厚鋼筋混凝土屋面結構層(2)、蛭石混凝土找坡層(3)、水泥砂漿找平層(4)、高分子卷材防水層(5)、細石混凝土層(6);雨雪收集系統(tǒng)包括雨雪收集器(7)、太陽能收集板(8)、板托撐(9)、加熱器(10)、室內水網(wǎng)管(11);
所述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的底層為加厚鋼筋混凝土屋面結構層(2),加厚鋼筋混凝土屋面結構層(2)上表面為1:5蛭石混凝土找坡層(3),蛭石混凝土找坡層(3)最薄處厚度20cm,蛭石混凝土找坡層(3)上表面為18-20cm厚水泥砂漿找平層(4),水泥砂漿找平層(4)上方為高分子卷材防水層(5),高分子卷材防水層(5)上方為50-55cm厚的細石混凝土層(6)封頂,細石混凝土層(6)的抗壓強度不低于60MPa;屋面的四周為女兒墻(1),沿女兒墻(1)外邊緣向建筑物內延伸40-50cm緊貼女兒墻(1)上表面鋪設太陽能收集板(8),板托撐(9)上端與太陽能收集板(8)邊緣距離3-5cm處固定,板托撐(9)下端與細石混凝土層(6)錨固,兩個板托撐(9)之間間距為30-40cm,每個板托撐(9)中心處與加熱器(10)的一端連接,加熱器(10)另一端與雨雪收集器(7)連接,雨雪收集器(7)由一個300-350㎡的無蓋矩形保溫體構成,雨雪收集器(7)底面與細石混凝土層(6)緊挨,雨雪收集器(7)側面高度為50-60cm,在雨雪收集器(7)左右側面,距離底面30-40cm處設置直徑20-25cm洞口與室內水網(wǎng)管(11)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雪收集器(7)形狀、大小尺寸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設計,但底面積不得超過屋面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側面高度不得超過70c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陽能收集板(8)尺寸為120×50cm。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托撐(9)采用不銹鋼材質。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熱器(10)加熱有效溫度為8-12℃。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雨雪并利用屋面工作步驟為:
太陽能收集板(8)儲存太陽能;與太陽能收集板(8)連接的加熱器(10)將太陽能轉化成電熱能;雨雪收集器(7)與加熱器(10)連接,并將加熱器(10)轉化的電熱能通過物質導熱性對雨雪收集器(7)持續(xù)加熱,雨雪收集器(7)自身具有良好保溫效果,保證雨雪收集器(7)長期處于恒定熱溫;雨雪降落時,落入雨雪收集器(7),并在熱溫中融化升溫,進入室內水網(wǎng)管(11)供居民直接使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jīng)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95884.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