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調理身體治未病的四季涼茶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95469.5 | 申請日: | 2018-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401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霍天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霍天祥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A61K36/9068;A61P39/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冷錦超 |
| 地址: | 048000 山西省晉城市***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和 治未病 調理 涼茶 春夏秋冬四季 亞健康人士 桔梗 保健藥茶 身體機能 大腹皮 重量份 檳榔 白術 柴胡 陳皮 潤燥 生津 升陽 藥性 滋陰 祛濕 生姜 配方 體質 體內 協同 平衡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調理身體治未病的四季涼茶,涉及一種保健藥茶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1?200份、白術1?200份、大腹皮1?200份、檳榔1?200份、陳皮1?150份、桔梗1?150份、生姜1?200份;本發明調和上述藥物的藥性,使其協同調和應用于春夏秋冬四季治未病調理身體,在升陽的前提下,潤燥祛濕,調和氣脈,同時生津滋陰,調和人體內陰陽的平衡,起到既補又疏的作用,適用于不同體質的亞健康人士對于身體機能的調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健藥茶的配方,更具體的,涉及一種用于調理身體治未病的四季涼茶。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人經常熬夜、超負荷工作或長時間處在空調房,導致亞健康狀態,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處于亞健康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是卻出現精神活力,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的下降,容易疲勞、腰酸背痛、頸肩不適等癥狀。如果這種狀態得不到及時的糾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對于亞健康的治療和預防,應用現代西醫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可解決的問題,中藥傳統治療方法被重新認識和重視,特別是傳統中藥中的藥茶,其應用方便,更易手于被接受而更容易推廣。中醫認為人體一年四季所需不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行規律,從春-夏-秋-冬身體所需食物營養不一樣,從飲食及營養來支持人體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從而保證人體的健康作用,預防亞健康。目前市場藥茶,特別是調養保健類的藥茶特別多,但大多數都是以傳統的中藥的各個性能而制作的配方,功能全而無明顯效果,所以相信的人越來越少,糾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這類茶沒有明顯的效果,所以新的配方藥茶,附合時代發展的藥茶,是現代中藥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種適于四季飲用,具有調理不同體質,治療未病的茶飲。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調理身體治未病的四季涼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1-200份、白術1-200份、大腹皮1-200份、檳榔1-200份、陳皮1-150份、桔梗1-150份、生姜1-200份。
優選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柴胡50-200份、白術50-200份、大腹皮50-150份、檳榔50-150份、陳皮50-200份、桔梗50-150份、生姜50-150份。
優選的,所述的四季涼茶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枳實1-150份、甘草1-150份。
更優的,所述的四季涼茶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枳實50-150份、甘草50-150份。
一種用于調理身體治未病的四季涼茶的制備方法是將柴胡、白術、大腹皮、檳榔、陳皮、桔梗、枳實、甘草、生姜為原料洗凈后干燥至含水率≤5%,再將干燥后的原料粉碎至60-120目,滅菌后得到成品。
優選的,所述的干燥是置于干燥溫度為80-100℃的干燥設備中干燥處理3-6min。
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
白術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大腹皮味辛,性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經。功效:行氣寬中,行水消腫。
檳榔味苦;辛;性溫。歸胃;大腸經。消積;下氣;行水;截瘧。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桔梗味苦、辛,性平。歸肺經。宣肺、利咽、祛痰、排膿。尚有理氣、活血、消食、安神作用。
枳實味苦、辛、酸,性溫。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消除積滯內停;痞滿脹痛;大便秘結的癥狀。
甘草味甘,平,性溫。歸心、脾、肺、胃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霍天祥,未經霍天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9546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