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深部回采巷道錨注切頂主控留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86543.7 | 申請日: | 2018-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787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學生;范德源;譚云亮;顏磊;寧建國;蔣邦友;張廣超;江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11/00 | 分類號: | E21D11/00;E21D20/02;E21D11/1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智地領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黃鈺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采 巷道 錨注切頂 主控 方法 | ||
1.一種深部回采巷道錨注切頂主控留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測定深部回采巷道實現切頂留巷所需技術參數
技術參數包括:
采高h,單位為m;
基本頂斷裂線距煤壁距離L0,單位為m;
基本頂巖梁長度L1,單位為m;
直接頂懸頂長度LS,單位為m;
巷道寬度LR,單位為m;
上覆巖層容重γS,單位為kN/m3;
上覆巖層厚度mS,單位為m;
基本頂巖層容重γE,單位為kN/m3;
基本頂巖層厚度mE,單位為m;
直接頂巖層容重γZ,單位為kN/m3;
直接頂巖層厚度mZ,單位為m;
步驟二、深部回采巷道掘進期間注漿錨索支護施工
步驟2.1、確定掘進期間注漿錨索長度L
L=La+Lb+Lc+Ld,
式中:L為注漿錨索長度,單位為m;
La為注漿錨索深入到較穩定巖層的錨固長度,單位為m;
Lb為有效長度,單位為m;
Lc為上托盤及錨具的厚度,單位為m;
Ld為需要外露的張拉長度,單位為m;
其中,注漿錨索深入到較穩定巖層的錨固長度La由下式確定:
式中:d1為注漿錨索鋼絞線直徑,單位為mm;
fa為鋼絞線抗拉強度,單位為MPa;
fc為注漿錨索與錨固劑的粘合強度,單位為MPa;
K為安全系數;
步驟2.2、確定注漿錨索直徑d
注漿錨索索體的破斷力應不小于其錨固力,則注漿錨索直徑應滿足的條件為:
式中:FM為注漿錨索錨固力,由拉拔試驗可得,單位為kN;
σt為注漿錨索的設計抗拉強度,單位為MPa;
步驟2.3、確定注漿錨索間排距a
注漿錨索間排距a應滿足下列公式:
式中:f為煤層堅固性系數;
γ為被懸吊巖層的重力密度,單位為kN/m3;
Q為錨索錨固力,單位為kN;
步驟2.4、按照掘進期間注漿錨索長度L、直徑d和間排距a,對回采巷道圍巖進行支護,滯后進行注漿,有利于應力釋放、漿液擴散和圍巖加強支護;
步驟三、工作面回采期間巷旁超前切頂鉆孔施工
步驟3.1、確定巷旁切頂高度mc
確定側向基本頂的允許回轉角[θ]:
式中:△h為滿足運輸、通風功能要求時回采巷道頂板最大下沉量,單位為m;
根據幾何關系,巷旁切頂高度mc應滿足下列關系:
mc·KA+L1 sin[θ]-(mc-mZ)=mZ+h,
式中:KA為頂板巖層壓實后的碎脹系數,與垮落矸石性質有關,取1.15~1.35,由此,可確定切頂高度mc:
步驟3.2、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外進行巷旁超前切頂鉆孔施工,超前切頂鉆孔垂直于巷道軸向并向正開采工作面傾斜一定角度,傾角α取75至85°,超前切頂鉆孔長度為mc/sinα,使工作面切頂線附近頂板產生初始裂隙;
步驟四、工作面回采期間注漿錨索支護施工
步驟4.1、根據步驟二中掘進期間掘進期間注漿錨索長度L,再根據回采期間注漿錨索長度LM應大于切頂高度以保證回采期間注漿錨索錨固在穩定的巖層中,綜合確定回采期間注漿錨索長度LM:
LM=max{L,mc/sinα+1.0~2.0m};
步驟4.2、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內,按照回采期間注漿錨索長度LM、直徑d,沿切頂線內側補打一排注漿錨索進行鎖邊支護,注漿錨索傾角應大于超前切頂鉆孔傾角α,滯后一段時間再進行注漿;
步驟五、工作面回采期間巷旁單體支柱支護施工
步驟5.1、確定巷旁單體支柱切頂力Pc
為能夠在巷道沿空側有效切頂,切頂力Pc必須滿足如下力學條件:
Pc=max{P1,P2}
式中:P1為直接頂與基本頂處于連續接觸,但基本頂對直接頂作用力為0的情形下,僅由直接頂懸頂所產生的單位寬度上的作用力,P1=mzγzLS;
P2為上覆巖層垮落時單體支柱所提供的支護反力,單位為kN;
由于頂板的抗拉強度最低,所謂的切頂就是在支護反力和頂板荷載的共同作用下,讓切頂線處頂板達到其極限抗拉強度值,頂板的極限抗拉強度為:
式中:q′為實現頂板拉破壞時的等效頂板載荷集度;
[σt]′z為受工作面頂板運動影響后,回采巷道內頂板的極限抗拉強度,單位為MPa,
mz′為受采動及頂板運動影響后,回采巷道內頂板有效抗彎厚度,單位為m,
qE為基本頂作用于直接頂上的荷載值,單位為kN,
僅考慮直接頂與基本頂能夠連續接觸,但不承受其作用力的極限狀態時,qE可視為0,但達到直接頂垮落情況下,qE不為0,由此可得:
步驟5.2、確定巷旁單體支柱排距b
式中:R為巷旁單體支柱額定工作阻力,單位為kN/m2,
在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內,沿切頂線內側補打一排注漿錨索進行鎖邊支護的同時,按照巷旁單體支柱排距b沿切頂線內側布置一排單體支柱;
步驟六、輔助支護施工
隨著工作面的推進,緊跟端頭單體支柱利用金屬網進行擋矸支護,待采空區頂板垮落穩定后,逐步回撤回采巷道內的單體支柱,進行重復使用,待單體支柱回撤完成后對巷道沿空側進行噴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8654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