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逆轉MDR效應的納米復合載藥體系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77905.6 | 申請日: | 2018-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355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琴;范紅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9/00 | 分類號: | A61K49/00;A61K45/00;A61K47/12;A61K47/22;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專利事務有限責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黃幼陵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逆轉 mdr 效應 納米 復合 體系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逆轉MDR效應的納米復合載藥體系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由油酸包覆的NaY(M)F4:Yb/Ln,與油酸連接的TPGS以及通過疏水作用吸附在油酸與TPGS形成的疏水層中的疏水性治療藥物構成;不僅可滿足載藥需求,由于含有NaY(M)F4:Yb/Ln,具有很好的生物組織窗口內發光的熒光特性,實現優異的體內標記成像,達到體內示蹤的目的;此外,所含有的TPGS為雙親性物質,極大改善了載藥體系的生物相容性,更有利于細胞標記成像,同時TPGS可作為耐藥癌細胞上過量表達的P?gp蛋白的抑制劑,有效逆轉MDR效應,因此在生物醫藥領域,特別是抗腫瘤藥物制備中具有廣大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醫學材料技術領域,涉及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性,且具有藥物裝載、靶向藥物輸送、成像示蹤等功能的一種納米復合載藥體系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癌癥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最大殺手之一,是當前醫學研究領域所面臨的重大難題之一,癌癥的早期診斷與高效無副作用的藥物治療是癌癥診療的重要環節。而構建結構穩定、輸送效率高且安全無毒的納米載體,并將其與抗癌藥物和高靈敏度的癌癥診斷探針結合,設計出集藥物裝載、靶向藥物輸送、活體成像示蹤和療效監測等功能于一體的納米復合載藥體系,是影響癌癥診斷和治療技術發展的關鍵因素。
鑭系元素摻雜的上轉換納米顆粒UCNPs(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因其獨特的光學性質而吸引了眾多科學研究者的注意。然而,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用于診療探針的UCNPs主要以短波發射為主,在體內成像中穿透性較差,成像效果不夠理想。因此,探索生物組織窗口內發射(600nm-1300nm)的UCNPs以用于診療一體化探針載體就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治療腫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化療、光熱治療和光動力治療等,其中化療是最為常用也最為簡便的治療方法;然而,由于腫瘤的多藥耐藥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常常導致化療失敗或者效果不理想。雖然目前已有研究報道可通過光熱治療、光動力治療克服腫瘤的多藥耐藥性;但由于光源的穿透深度有限,光熱治療、光動力治療僅適用于淺表腫瘤的治療,對于體內及位置較深的腫瘤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且治療價格昂貴,很難大范圍推廣,因此,研究探索基于傳統化療方式的復合載藥體系以克服腫瘤的多藥耐藥性在臨床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集藥物裝載、靶向藥物輸送、活體成像示蹤和療效監測等功能于一體的逆轉MDR效應的納米復合載藥體系。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上述逆轉MDR效應的納米復合載藥體系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旨在上述逆轉MDR效應的納米復合載藥體系在制備抗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779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