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2-吡唑酰胺環己烷基磺酰胺化合物、制備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77024.4 | 申請日: | 2018-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404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興海;王閩龍;紀明山;祁之秋;秦培文;谷祖敏;張楊;李修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31/14 | 分類號: | C07D231/14;A01N43/56;A01P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俞曉明 |
| 地址: | 11086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吡唑 環己烷 基磺酰胺 化合物 制備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2?吡唑酰胺環己烷基磺酰胺化合物、制備方法及其應用,屬于化學品技術領域。該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所示的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本發明提供的2?吡唑酰胺環己烷基磺酰胺化合物對灰霉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用于其病害的防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用化學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2-吡唑酰胺環己烷基磺酰胺化合物、制備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芳基磺酰胺類農藥大多具有良好的殺菌和除草活性,新型環烷基磺酰胺類化合物在農用殺菌劑的研究中也表現出了很好的應用前景。自從王道全研究組于1997年報道了2-氧代環十二烷基磺酰胺類化合物對小麥赤霉病菌Gibberlla zeae和梨黑星病菌Venturianashicola具有較好的抑制活性以來,相繼探究了多個系列類似物(2~8)的構效關系,其中2-氧代環烷基磺酰胺類化合物進行了深入研究,并開發出了候選殺菌劑品種環己磺菌胺(chesulfamide),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及黃瓜葉斑病(Corynesporacassiicola)。在此基礎上,將2-氧代環烷基磺酰胺經還原氨化反應得2-氨基環烷基磺酰胺,并與羧酸反應生成各類酰胺類化合物。其中已被文獻報道的化合物SYAUP-399、SYAUP-419和SYAUP-539具有優良殺菌活性。
吡唑類化合物是一類具有廣泛生物活性的物質,在殺菌、除草、殺蟲和植物生長調節等方面表現出優良的特性,其中吡唑酰胺含有吡唑和酰胺兩種高活性結構基團。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在農藥開發領域不斷有文獻報道具有生物活性的吡唑酰胺類衍生物,包括殺蟲劑、殺螨劑、殺菌劑和除草劑等,其中有很多已被成功開發為農藥新品種,如吡螨胺、唑蟲酰胺等。當酰胺基位于吡唑環4位上時由于結構新穎、廣譜高效和不同于現有殺菌劑的作用方式往往表現出較好的殺菌活性,如1997年日本住友上市的呋吡菌胺(furametpyr),具有內吸活性且傳導性能優良,預防治療效果卓著,對水稻紋枯病、菌核病、白絹病等有特效。而后各大農藥公司陸續開發并上市了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聯苯吡菌胺(bixafen)、氟唑菌苯胺(penflufen)等吡唑酰胺類殺菌劑,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共同的先導中間體1-甲基-3-二氟甲基-1H-吡唑-4-羧酸。
發明內容
本發明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亞活性拼接原理,將2-氨基環己烷基磺酰胺與吡唑羧酸經EDCI/HOBT酰胺化法合成新穎的2-吡唑酰胺環己烷基磺酰胺類化合物。
本發明提供的2-吡唑酰胺環己烷基磺酰胺類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Ⅰ)所示的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
其中R1是甲基、苯基或取代苯基中的一種,R2是氫、三氟甲基中的一種,R3是氫、二氟甲基、三氟甲基、氯中的一種,R4是取代苯基。
較佳地,所述取代苯基的取代基為鹵素、三氟甲基、氰基或取代苯基中的至少一種。
較佳地,所述R1選自以下基團中的任意一種:C6H5-,4-FC6H4-,4-BrC6H4-,3-FC6H4-,3-BrC6H4-,2,4-Cl2C6H3-,2-ClC6H4-,4-CF3C6H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農業大學,未經沈陽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7702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甲醛熒光探針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高質量注射用安乃近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