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73429.0 | 申請日: | 2018-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121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維強;鄭洪;鄧磊;王保棟;李寶泉;祝金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3/32 | 分類號: | E04C3/32;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結構 交替 灌漿 | ||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包括步驟:支設模板;在原柱腳的第一側的模板的上部依次均勻開設N個灌漿孔,N個灌漿孔包括第一灌漿孔至第N灌漿孔,N大于1;在原柱腳第二側的模板上部依次均勻開設N個溢流孔,N個溢流孔包括第一溢流孔第N溢流孔,第一溢流孔與第一灌漿孔相對設置;交替灌漿,從一至N依次選定整數M,封堵除第M灌漿孔外的其他灌漿孔,向第M灌漿孔中灌漿直至漿料從第M溢流孔中溢出;重復灌漿,從一至N依次選定整數M,封堵除第M灌漿孔外的其他灌漿孔,向第M灌漿孔中灌漿直至漿料從N個溢流孔中溢出。本發明使用交替灌漿法依次向灌漿孔中灌漿直至對應的溢流孔溢流為止,灌漿更加密實。保證結構更加穩固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鋼結構柱腳的注漿法。
背景技術
鋼結構施工常常有柱腳灌漿工序,在鋼結構柱腳安裝完成,螺栓固定后,底部預留縫隙,縫隙采用高強無收縮灌漿料進行封堵密實。由于很多鋼結構上部荷載大,柱腳水平鋼板上不允許預留注漿孔,或后開孔,灌漿只能從側面縫隙注入,導致無法灌注密實,影響結構安全。
為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灌注更加密實的鋼結構柱腳灌漿法,保證結構更加穩固、安全。
發明內容
為了提供一種灌注更加密實的鋼結構柱腳灌漿法,保證結構更加穩固、安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包括步驟:
在原柱腳的四周支設模板;
在所述原柱腳的第一側的模板的上部依次均勻開設N個灌漿孔,N個所述灌漿孔包括第一灌漿孔、第二灌漿孔至第N灌漿孔,N大于1;
在所述原柱腳的第二側的模板的上部依次均勻開設N個溢流孔,所述第二側與所述第一側相對立,N個所述溢流孔包括第一溢流孔、第二溢流孔至第N溢流孔,所述第一溢流孔與所述第一灌漿孔相對設置;
交替灌漿,從一至N依次選定整數M,封堵除第M灌漿孔外的其他灌漿孔,向所述第M灌漿孔中灌漿直至漿料從所述第M溢流孔中溢出;
重復灌漿,從一至N依次選定整數M,封堵除第M灌漿孔外的其他灌漿孔,向所述第M灌漿孔中灌漿直至漿料從N個溢流孔中溢出。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中,通過設置灌漿孔和溢流孔,使用交替灌漿法依次向灌漿孔中灌漿直至對應的溢流孔溢流為止,使灌漿更加密實。使用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使得灌注更加密實,保證結構更加穩固、安全。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在原柱腳的四周支設模板的步驟包括:在所述原柱腳的四周支設具有圍擋和蓋板的模板,將所述圍擋圍設于所述原柱腳的外側,保持所述圍擋的相對立的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分別與所述原柱腳之間留有縫隙,將所述蓋板分別連接并蓋設于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原柱腳之間、所述第二側邊與所述原柱腳之間;密封所述模板的接縫,所述接縫包括所述模板內的接縫、所述模板與所述原柱腳之間的接縫。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的更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灌漿孔開設于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原柱腳之間的所述蓋板上,所述溢流孔開設于所述第二側邊與所述原柱腳之間的所述蓋板上。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的更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縫隙的寬度為至少30mm,所述圍擋的頂沿比所述蓋板高至少50mm。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的更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密封所述模板的步驟之后還包括步驟:將所述模板拉結固定于鋼結構柱的柱身。
本發明鋼結構柱腳交替灌漿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進行所述交替灌漿時,從所述第M溢流孔中伸入鋼條進行引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734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