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葉專用肥料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64449.1 | 申請日: | 2018-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68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黃振瑞;陳迪文;周文靈;敖俊華;黃瑩;沈大春;王慶;江永;李奇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機復合肥 專用肥料 茶渣 茶葉 茶葉專用肥 假絲酵母菌 蔗渣 茶葉品質 抗蟲能力 糖廠濾泥 亞硒酸鈉 粘合劑 白地霉 茶葉渣 海帶粉 黑曲霉 青霉菌 殺菌劑 生物質 質量份 茶樹 灰渣 糖蜜 羊糞 增肥 菌種 抗病 發酵 防病 肥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專用肥料,所述肥料包括以下質量份比的原料:糖蜜5~15,糖廠濾泥12~25,蔗渣8~15,海帶粉8~15,羊糞8~12,生物質灰渣4~6,有益菌種1~3,亞硒酸鈉4~8,殺菌劑1~2,茶渣有機-無機復合肥10~15,粘合劑10~20。其中,所述茶渣有機-無機復合肥由廢茶葉渣通過假絲酵母菌、青霉菌、黑曲霉和白地霉發酵制得。采用本發明茶葉專用肥,不僅可以提高百芽重,改善茶葉品質,同時茶樹的抗病、抗蟲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防病和增肥雙重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植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茶葉專用肥。
背景技術
茶葉在世界三大飲品中最具營養保健功效,并已從單純飲用滲入到食品、醫藥、旅游、化工、建材等諸多行業,綜合利用產業化開發前景極其廣闊。近年來,茶園的化肥施用對茶葉的產品、品質以及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隨著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活動的開展,如何保證平衡化肥施用和茶產量、品質保證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茶園施用的肥料,普遍存在施用量大、養分比例不均衡、蟲害問題無法克服、等問題,因此,需要針對茶葉植物的自身特點,根據茶葉需肥特性,研制一種專門適用于茶葉的專用肥。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適用于茶葉的專用肥,進而能夠提高百芽重,改善茶葉品質,同時茶樹的抗病、抗蟲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防病和增肥雙重功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茶葉專用肥料,所述肥料包括以下質量份比的原料:糖蜜5~15,糖廠濾泥12~25,蔗渣8~15,海帶粉8~15,羊糞8~12,生物質灰渣4~6,有益菌種1~3,亞硒酸鈉4~8,殺菌劑1~2,茶渣有機-無機復合肥10~15,粘合劑10~20;所述茶渣有機-無機復合肥由廢茶葉渣通過假絲酵母菌、青霉菌、黑曲霉和白地霉發酵制得。
上述原料通過以下步驟制取所述茶葉專用肥:
a)將糖蜜、糖廠濾泥、蔗渣、海帶粉、羊糞、亞硒酸鈉、茶渣有機-無機復合肥、殺菌劑按相應比例混合;
b)向混合原料中加入相應比例的生物菌種攪拌均勻,水分保持在50%~60%;
c)將步驟b)得到的混合物堆積發酵12~15天翻堆,進入翻板式發酵塔繼續發酵12 ~15天;
d)發酵后再加入相應比例的草木灰混合均勻,得茶葉專用肥成品。
根據實驗,低濃度的硒肥能促進茶樹的生長發育,但過高的濃度則無作用甚至抑制作用,通過在肥料加入4~8質量份的亞硒酸鈉,能促進茶樹吸收,進而提供茶葉質量。
另外,經過實驗,廢茶葉渣先通過假絲酵母菌、青霉菌好氧菌發酵兩天,再通過黑曲霉和白地霉發酵厭氧菌發酵兩天,能使得發酵后的茶渣在“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上在同等條件下達到最高。而通過上述條件發酵得到的茶渣作為肥料使用,能夠提高茶中氨基酸、兒茶素、咖啡堿的含量,得到優質茶葉。
優選的,使用的有益菌種可以是枯草芽孢桿、固氮菌、光合益生菌、酵母菌、放線菌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通過在肥料中加入有益菌能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強土壤保肥供肥等性能,還明顯的增加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
優選的,所述粘合劑選自硅藻土、高嶺土中的一種或兩種。
優選的,所述生物質灰渣為蔗葉灰渣、水稻秸稈灰渣、玉米秸稈灰渣、谷殼灰渣、鋸木灰渣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物,生物質灰渣富含K、N、S、P等無機元素。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顯著能夠提高百芽重,增加茶葉的產量;提高茶葉中國中氨基酸、兒茶素、咖啡堿的含量,改善茶葉品質;同時茶樹的抗病、抗蟲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具有防病和增肥雙重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644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秸稈炭基肥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增強微生物肥的增效顆粒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