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電梯按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53054.1 | 申請日: | 2018-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67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智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昌朗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B1/50 | 分類號: | B66B1/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3003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信號發送 電梯按鈕 紅外信號接收端 紅外信號 樓層按鈕 召喚按鈕 接收端 上下行 樓層 下行 控制器檢測 病菌傳染 發出指令 紅外對射 樓層電梯 輸入指令 信號中斷 發射 不接觸 持續性 電梯廂 按鈕 擋住 電梯 觸摸 中斷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電梯按鈕,包括電梯廂內的樓層按鈕和設置在各樓層電梯口的上下行召喚按鈕兩種類型。樓層按鈕包括樓層紅外信號發送端,樓層紅外信號接收端。上下行召喚按鈕包括上、下行紅外信號發送端,上、下行紅外信號接收端。上述兩種按鈕工作時,由紅外信號發送端向紅外信號接收端發射持續性的紅外信號。當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物體遮擋住紅外信號發送端所發射的紅外信號時,接收端可以感應到信號的中斷,與接收端連接的控制器檢測到這個信號中斷后,即判斷出使用者的意圖,從而向相關部件發出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本電梯按鈕實現了使用者不接觸電梯按鈕就可以對電梯輸入指令,避免因觸摸電梯按鈕造成病菌傳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梯按鈕,具體是一種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電梯按鈕。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梯按鈕為按壓式設計,使用者必須接觸按鈕才能完成信號輸入。在這個過程中,電梯按鈕被大量使用者接觸,成為傳播病菌的載體,使用者有可能被按鈕上的病菌交叉感染,不利于公共衛生健康。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傳統電梯按鈕有可能對使用者傳播病菌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非接觸式電梯按鈕,通過感應紅外對射信號的通斷,檢測使用者的動作,使用者不必接觸按鈕即可對電梯進行指令的輸入。
本發明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種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電梯按鈕,包括電梯廂內的樓層按鈕和設置在各層電梯口的上下行召喚按鈕兩種類型。樓層按鈕包括紅外信號發送端,紅外信號接收端,控制器,樓層指示燈,上下行召喚按鈕包括紅外信號發送端,紅外信號接收端,控制器,上下行指示燈。此裝置工作時,由紅外信號發送端向紅外信號接收端持續發射一束紅外信號,在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沒有物體遮擋的情況下,紅外信號可以被接收端正常檢測到。當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物體遮擋住紅外信號發送端所發射的紅外信號時,接收端感應到信號的中斷,與接收端連接的控制器檢測到這個信號中斷后,判斷出使用者所要到達的目的樓層,或者電梯召喚者所在的樓層和上下行方向,從而向相關部件發出指令。
上述的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電梯按鈕,每個樓層按鈕的紅外信號接收端都分配有一個唯一的硬件地址碼,分布于每層樓的上下行召喚按鈕的紅外信號接收端也分別分配有一個唯一的硬件地址碼,并且所有紅外信號接收端都通過信號線和控制器連接。當某個紅外信號接收端感應到信號中斷時,控制器可以根據這個感應到信號中斷的接收端的地址碼確定使用者所要到達的樓層,或者電梯召喚者所在的樓層和上下行方向。
上述的基于紅外對射信號的電梯按鈕,在各個按鈕之間排列有分隔邊框,樓層按鈕和上下行召喚按鈕都采用縮進式設計,縮入分隔邊框內。使用者的手指需要越過分隔邊框所在的平面,才可以遮擋按鈕的紅外信號發射端所發射的紅外信號,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在向目的按鈕移動的過程中誤遮擋其他按鈕的信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利用感應紅外對射信號的通斷,檢測使用者的動作,實現電梯使用者在不接觸按鈕情況下的指令輸入,從而避免了接觸電梯按鈕可能造成的病菌交叉感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樓層按鈕及相關控制線路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上下行召喚按鈕及相關控制線路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側視圖。
圖中1.樓層紅外信號發送端,2.樓層紅外信號接收端,3.樓層信號線,4.控制器,5.樓層指示燈,6.上行紅外信號發送端,7.上行紅外信號接收端,8.上行信號線,9.上行指示燈,10.下行紅外信號發送端,11.下行紅外信號接收端,12.下行信號線,13.下行指示燈,14.分隔邊框。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昌朗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宜昌朗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530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