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渦輪復合內燃機余熱利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49774.0 | 申請日: | 2018-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571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榮超;李巍華;諸葛偉林;張揚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B41/10 | 分類號: | F02B41/10;F01N5/02;F22B1/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黃海波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渦輪 復合 內燃機 余熱 利用 裝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渦輪復合內燃機余熱利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器、蒸汽發生器、電控閥門、依次連接內燃機進氣口的壓氣機和中冷器,所述內燃機排氣口依次連接增壓渦輪和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進氣口,所述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輸出端依次連接無級變速器、液力偶合器和齒輪對,所述齒輪對的輸出端與內燃機曲軸驅動連接;所述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出氣口連接蒸汽發生器進行換熱,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氣口通過電控閥門連接增壓渦輪進氣口;所述控制器分別與內燃機內的負荷傳感器、電控閥門、可變幾何動力渦輪和無級變速器電路連接。本發明可以回收更多的排氣能量,使渦輪復合內燃機的全工況性能得到顯著提升,提高發動機在中高負荷的熱效率,降低油耗。
技術領域
發明屬于內燃機熱力循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渦輪復合內燃機余熱利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國內外眾多科研機構均開展了內燃機余熱利用研究,當前,余熱利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朗肯循環、渦輪復合。
(1)朗肯循環
余熱利用朗肯循環的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在內燃機排氣管中外接朗肯循環系統,高溫排氣在蒸發器加熱工質使之氣化,然后工質在膨脹機中做功發電,膨脹后的工質經冷凝器和氣液分離器后,工質在泵中加壓,然后再回到蒸發器中吸收排氣熱量,完成一個完整的朗肯循環。
盡管朗肯循環余熱回收效果顯著,但系統較為復雜,體積較大、成本較高,有機工質價格較高,并且面臨泄露的難題。因此要實現有機朗肯循環在車用內燃機上的應用,還需解決這些難題。
(2)渦輪復合
典型渦輪復合內燃機的結構如圖2所示,在內燃機增壓渦輪下游串聯一級動力渦輪,使排氣在動力渦輪中進一步膨脹做功,動力渦輪功率通過齒輪和液力偶合器傳到內燃機曲軸,增加發動機功率輸出,降低油耗。渦輪復合系統相對簡單,結構緊湊,增加成本低,目前已被成功應用于重型柴油機中。渦輪復合技術由于在排氣中增加了一級動力渦輪,內燃機的排氣背壓顯著提高,泵氣功損失嚴重,因此對內燃機熱力循環效率產生負面影響,制約了渦輪復合技術的節油潛力。此外,車用內燃機工況變化復雜,渦輪復合內燃機的工況適應能力較差,在低轉速工況下燃油改善不明顯。
目前,渦輪復合研究中主要通過排氣在動力渦輪中膨脹獲得回收能量,提高幅值有限。原因在于氣體在動力渦輪膨脹后的溫度依然較高,排氣余熱能未被充分利用,進一步提高動力渦輪膨脹比則導致內燃機排氣背壓過高,動力渦輪回收功率不足以彌補內燃機泵氣損失。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渦輪復合內燃機余熱利用裝置及其控制方法,提高渦輪復合內燃機的節油潛力,通對渦輪后的排氣能量進一步回收利用,以顯著降低內燃機的油耗,并解決渦輪復合內燃機變工況性能不理想的問題。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渦輪復合內燃機余熱利用裝置,包括:控制器、蒸汽發生器、電控閥門、依次連接內燃機進氣口的壓氣機和中冷器,所述內燃機排氣口依次連接增壓渦輪和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進氣口,所述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輸出端依次連接無級變速器、液力偶合器和齒輪對,所述齒輪對的輸出端與內燃機曲軸驅動連接;所述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出氣口連接所述蒸汽發生器進行換熱,所述蒸汽發生器的出氣口通過電控閥門連接所述增壓渦輪進氣口;所述控制器分別與內燃機內的負荷傳感器、電控閥門、可變幾何動力渦輪和無級變速器電路連接,用于根據所檢測的內燃機負荷信號對電控閥門的開關狀態、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開度和無級變速器減速比進行協同控制。使可變幾何動力渦輪回收更多排氣能量。提高發動機在中高負荷的熱效率,降低油耗。
進一步地,所述的電控閥門為常閉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的蒸汽發生器包括水箱、水泵、換熱器、蒸汽儲存罐,所述的水箱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水泵、換熱器、蒸汽儲存罐、電控閥門,所述可變幾何動力渦輪的出氣口連接所述換熱器進行換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4977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