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性能的長枝木霉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39573.2 | 申請日: | 2018-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423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志勇;楊榕;王敬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38;A01P3/00;A01P21/00;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廣譜 抗菌 性能 長枝木霉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一株長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MF?3,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為2018年4月23日,保藏編號為CGMCC NO.15665。該菌株有顯著的廣譜抗菌能力,尤其對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和禾谷鐮刀菌均有顯著抑制效果。該菌株在抑制多種土傳病害方面可以有效地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在無公害糧食生產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有巨大應用潛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性能的長枝木霉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土傳病原真菌,寄主范圍廣泛,可引起瓜類、茄科、豆科、香蕉、棉花以及花卉等100多種植物枯萎病的發生。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能侵染小麥、大麥、水稻、燕麥等禾谷類作物的穗、莖和根等部位,引起穗腐、莖腐、根腐病等病害。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腐生性較強,其菌絲體或菌核均可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長時間休眠,當土壤溫度和濕度適宜時,就開始萌發侵染植株,并且迅速向四周蔓延。這三種病原真菌均可以通過雨水、流水、沾有帶菌土壤的農具以及帶菌的堆肥傳播,在農業生態系統中非常普遍,嚴重危害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目前,農業生產中主要通過施用大量化肥和農藥防御尖孢鐮刀菌、禾谷鐮刀菌和立枯絲核菌,這種方法不僅導致土壤養分比例失調、肥力下降,還會造成極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化肥農藥殘留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備受關注。生物防治是利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尤其是有益微生物抑制或者消滅病蟲害的一種有效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無污染等優點。因此通過添加外源有益微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提供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性能的長枝木霉,是對多種病原真菌(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和禾谷鐮刀菌)有顯著抑制效果的長枝木霉菌(Trichodermalongibrachiatum)MF-3株。
本發明所述的長枝木霉菌(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MF-3已于2018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NO.15665。
本發明所篩選的MF-3株用于預防和治療植物病原真菌;
所述的病原真菌,為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和禾谷鐮刀菌;
本發明的MF-3株用于治療植物植物枯萎病;
本發明的MF-3株還可用于促進黃瓜生長。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實驗證實本發明的長枝木霉菌株MF-3對多種病原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實驗結果表明,平板對峙5天,該菌對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和禾谷鐮刀菌的抑制率分別為42.89%、36.39%和52.44%。
(2)本發明中的菌株MF-3對黃瓜有顯著的促生功能,經過該菌株發酵液處理后,黃瓜種子的發芽長度有顯著提高。
(3)本發明中的菌株MF-3具有顯著的耐鹽效果,實驗結果表明,0%、1%和5%的NaCl條件均不會影響菌株生長,培養72h后,菌液OD值分別為5.84、5.29、4.11。因此,本發明的長枝木霉菌株MF-3不僅能夠直接抑制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和禾谷鐮刀菌對瓜果、蔬菜以及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還有一定的促生潛力,尤其在鹽漬化土壤中,對廣譜病原真菌有顯著的防治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長枝木霉菌MF-3對立枯絲核菌、尖孢鐮刀菌和禾谷鐮刀菌的抑制效果。
圖2為長枝木霉菌MF-3對黃瓜的促生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3957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