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確定稀土元素示蹤團聚體周轉速率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38414.0 | 申請日: | 2018-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29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彭新華;朱巧紅;潘艷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稀土元素 團聚體 周轉 粒級 示蹤 質量守恒定律 土壤過篩 土壤培養 土壤平衡 儀器裝備 重新組合 時間段 新組合 重現性 土壤 過篩 烘干 回收率 | ||
一種確定稀土元素示蹤團聚體周轉速率的方法,把土壤過篩,分成4份;各份土壤之間使用不同的稀土元素的來標記;標記好的土壤平衡后烘干過篩,收集4個粒級團聚體;從每個稀土元素標記的團聚體中選取一個粒級,重新組合成新的土壤;新組合的土壤培養一定時間后,利用稀土元素質量守恒定律計算該時間段的團聚體周轉速率。本發明不需要特殊儀器裝備,回收率高,重現性好,操作方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技術應用于實驗室和田間開展團聚體形成過程的研究,特別是從事土壤結構改良,定向培育土壤地力有重要作用。
背景技術
土壤結構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反映土壤水分和養分儲存和運輸的能力。同時,土壤結構也是根系、土壤動物和微生物等土壤生物的活動場所。良好的土壤結構有利于水肥高效利用和作物生長,并提高了土壤抗侵蝕能力。土壤結構阻礙微生物對有機質的分解,對有機碳具有物理保護作用,成為土壤固碳重要機制之一。因此,在保障糧食安全,防治土壤侵蝕,應對全球變化等方面,土壤結構發揮重要作用,其形成穩定機制與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
團聚體是土壤結構的核心單元,促進團粒結構形成一直為土壤學研究熱點。團聚體形成主要包括土壤動物、根系、微生物和有機質等生物因素和粘土礦物、三二氧化物和鈣鎂陽離子等非生物因素;團聚體破碎主要受耕作、干濕交替和凍融交替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團聚體形成與破碎過程涉及土壤固碳、肥力和抗蝕等功能,是土壤學重要過程之一,對糧食安全保障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重要意義。
然而,在過去幾十年里,由于缺乏合適的示蹤技術,團聚體周轉研究一直沒有突破,也無法建立團粒結構定向培育理論體系。
發明內容
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上述技術空白,本發明提供一種團聚體周轉速率的計算方法,通過稀土元素示蹤團聚體周轉技術,可追蹤團聚體形成與破碎過程。
技術方案:一種確定稀土元素示蹤團聚體周轉速率的方法,步驟為:
第一步:把土壤過篩為<2mm樣品,分成4份;
第二步:各份土壤之間使用不同的稀土元素的來標記:將稀土氧化物溶于水中,通過噴灑方式把稀土氧化物于土壤表面,一邊噴灑一邊混勻,用于標記的稀土元素濃度設置為不低于土壤背景值的20倍;
第三步:標記好的土壤放置4℃冰箱中平衡7天,使土壤與稀土氧化物充分接觸,然后移至40℃烘箱中烘干24h,烘干后過5mm篩,再用Elliot’s方法濕篩,收集>2mm、0.25-2mm、0.053-0.25mm、<0.053mm四個粒級團聚體,對應的粒級分別記為A、B、C和D;
第四步:從每個稀土元素標記的團聚體中選取一個粒級,重新組合成新的土壤,在這個新組合的土壤中,不同粒級團聚體由不同稀土元素標記,利用標記的團聚體組合而成的土壤,通過計算稀土元素示蹤團聚體周轉速率,開展團聚體形成與破碎過程的研究,具體為:
粒徑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共存在12條各級團聚體周轉路徑,分別記為a-f 6種破碎方向的路徑和g-l 6種形成方向的路徑,周轉起始時間t1到周轉終止時間t2,各團聚體的變化用轉移矩陣K(t2-t1)表示,如式1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3841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