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囊孔附毛菌的馴化方法及馴化的囊孔附毛菌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33512.5 | 申請日: | 2018-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12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立安;姚瀾;趙立強;張金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12N1/36;A61K36/07;A61P35/00;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劉奇 |
| 地址: | 050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囊孔附毛菌 馴化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囊孔附毛菌的馴化栽培方法,屬于菌物的人工馴化技術領域。本發明的馴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野生囊孔附毛菌子實體的分離培養,得母種菌絲體;2)母種菌絲體進行母種擴繁培養,得擴繁母種;3)擴繁母種菌塊進行原種培養,得原種;4)原種進行栽培種培養,得栽培種;5)栽培種進行馴化栽培培養,菌絲生長速度快,菌絲長勢好、濃密;14~17d原基發生,7~10d形成小子實體,10~15d長成正常子實體,子實體產量高。人工栽培獲得的孔附毛菌子實體無毒,其子實體多糖具有明顯的體外抗肝癌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菌物的人工馴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囊孔附毛菌的馴化方法及馴化的囊孔附毛菌和應用。
背景技術
我國地域幅員遼闊,菌物資源豐富,野生菌達3700多種。野生菌中很多種類香味獨特、味道鮮美,體內含有蛋白質、多糖、不飽和脂肪酸、礦質元素、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還有不少具有藥用價值,如抗腫瘤、抗炎、抗病毒、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降血糖、抗胃潰瘍、防衰抗老、預防和治療關節炎等多種藥理活性。囊孔附毛菌(Trichaptum biforme)是擔子菌門異擔子菌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附毛菌屬的一個種,該真菌生于闊葉樹上,如樺、楊、柳、櫟等。稀生于針葉樹上,木材白色腐朽。在中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芬蘭、美國等國家均有發現。該菌擔子果一年生,無柄,韌革質。菌蓋半圓形到扇形,單生或覆瓦狀排列并左右相連,直徑1~3cm,表面具放射狀的粗毛,近白色,灰白色,具有淺土黃色有淺土褐色相間的環紋,具有細長絨毛或絨毛;邊緣薄而銳,完整或瓣裂,波浪狀,稍內卷。菌肉近白色或木材色,厚1~3mm。菌管與菌肉同色或色稍深,長2~7mm。孔面淺褐色或堇紫色;管口不規則形,往往裂成齒狀,高低不平,每毫米0.5~2個。菌絲系統二體型;生殖菌絲透明,薄壁,具鎖狀聯合,直徑3~4μm;骨架菌絲淡黃色,厚壁,少分枝,直徑4~5μm。囊狀體多,無色,稍厚壁,紡錘狀,被結晶,突出子實層12~15×5~6μm。目前圍繞囊孔附毛菌的研究主要在發酵產物活性上,且數量不多,未見任何囊孔附毛菌馴化栽培技術的報道,所以其一直被視為野生種質資源,無栽培馴化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囊孔附毛菌的馴化栽培方法,將野生囊孔附毛菌馴化為可供人工培養且具有高子實體得率的菌種。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囊孔附毛菌的馴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野生囊孔附毛菌的子實體在PDA培養基上分離培養10~11d,得母種菌絲體;
2)將步驟1)得到的所述母種菌絲體在母種培養基上進行7~8d的擴繁培養,得擴繁母種;所述母種培養基包括:木屑25~75g/L(煮汁),麩皮25~75 g/L(煮汁),馬鈴薯切片150~250g/L(煮汁),葡萄糖18~25g/L,蛋白胨2~4 g/L,無水硫酸鎂2~4g/L,磷酸二氫鉀1~2g/L,瓊脂18~22g/L;
3)取步驟2)得到的所述擴繁母種的菌塊在原種培養基上進行17~23d 的原種培養,得原種;所述原種培養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95~99%的高粱和1~5%的石膏;
4)將步驟3)得到的所述原種在栽培種培養基上擴大培養25~30d,得栽培種;所述栽培種培養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75~80%的木屑,15~25%的麩皮,0.5~2%的葡萄糖和0.5~2%的石膏;
5)將步驟4)得到的所述栽培種在栽培料上進行30~40d的馴化培養,得馴化的囊孔附毛菌,所述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75~80%的棉籽殼,15~25%的麩皮,0.5~2%的葡萄糖和0.5~2%的石膏。
優選的,步驟1)所述分離培養的條件包括:15~25℃的培養溫度下進行暗培養。
優選的,步驟2)所述擴繁母種培養的條件包括:培養溫度為22~2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師范大學,未經河北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3351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