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減少前圍板侵入量的系統結構及汽車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32701.0 | 申請日: | 2018-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200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6 |
| 發明(設計)人: | 朱衛鋼;顏海棋;顏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15 | 分類號: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嚴巧巧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開發***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圍板 支撐結構 前縱梁 侵入 系統結構 前圍板橫梁 安全系數 抗彎能力 前減震器 上翹 折彎 縱梁 汽車 阻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減少前圍板侵入量的系統結構及汽車,通過圍繞前縱梁的4個結構設計,包括前減震器塔支撐結構、前圍板與A柱支撐結構、前圍板橫梁結構以及kickdown支撐結構,實現抑制前縱梁根部外撇、上翹和折彎現象、增加前縱梁根部阻擋能力、增加kick?down縱梁抗彎能力,進而達到減少前圍板侵入量的效果。本發明為一種綜合性設計,設計合理,安全系數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安全領域,特別是用于減少汽車前圍板侵入量的結構設計領域。
背景技術
前圍板是指發動機艙與車廂之間的隔板,它和地板、前立柱聯接,安裝在前圍上蓋板之下。前圍板上有許多孔口,作為操縱用的拉線、拉桿、管路和電線束通過之用,還要配合踏板、方問機柱等機件安裝位置。
車輛前部碰撞是現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乘員受傷害比率較大。各國均把汽車的前部碰撞性能作為汽車安全性能評價指標之一。而在前部碰撞過程中,前機艙能否有效吸收及傳遞碰撞能量顯得尤為關鍵。若傳遞到前圍板上的碰撞能量過大,則會直接導致車內乘員的人身傷害。
傳統的控制前圍板侵入量的設計通常考慮依靠汽車縱梁的結構傳遞和吸收能量。例如申請號為201410648464.5的發明專利,通過在縱梁內部設置縱梁加強板,并且縱梁加強板和懸置加強板形成一個整體,將縱梁結構缺陷處焊接到一起,提高縱梁的抗彎能力,使得縱梁的結構缺陷處不再提前變形,能夠很好地向后傳遞,提升了正面碰撞性能。
還有一些控制前圍板侵入量的設計是從前圍板周圍進行橫梁加固抵擋對前圍板的沖擊考慮。例如申請號為201320508228.2及其同日發明專利申請201310363564.7,公開了一種前縱梁后部加強結構,通過第一橫梁連接在左右縱梁的根部之間,第二橫梁連接在同側的前縱梁根部與A柱之間,使得有效抵抗和分散碰撞力,減少前圍板侵入量。
還有一些控制前圍板侵入量的設計是從縱梁的kickdown區域進行形變和加固以減輕對前圍板的沖擊。例如申請號為201621481857.0,公開了在kickdown區域和前縱梁的前吸能區進行搭接加固并在kickdown區設置預變形凹筋,從而控制車輛前段和前縱梁上跳,同時控制前縱梁與壁障垂直角度接觸,吸能充分。
上述各種設計均或多或少地對減少前圍板入侵量有一定效果,但各自僅從相對獨立的角度進行考慮,未能從影響前圍板入侵量的綜合角度考慮,因此未形成系統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少前圍板侵入量的系統結構,用于從系統設計角度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使得前圍板侵入量能夠得到合理控制。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減少前圍板侵入量的系統結構,包括前減震器塔支撐結構、前圍板與A柱支撐結構、前圍板橫梁結構以及kickdown支撐結構;
所述前減震器塔支撐結構位于前減震器塔與前縱梁位置對應處,且同時貼合固定于前縱梁和前減震器塔上;
所述前圍板與A柱支撐結構固定于前圍板后方,且靠近A柱一側與A柱固定連接,另一側固定于前縱梁的根部位置并完全覆蓋前縱梁根部的橫截面;
所述前圍板橫梁結構在靠近前縱梁根部的一側與前縱梁根部固定,并貫穿前縱梁根部搭接于前縱梁的外板上;
所述kickdown支撐結構設置于kickdown縱梁與前地板下方之間的腔體內,且kickdown支撐結構跨接于kickdown縱梁上的折彎區域的上方,并與kickdown縱梁上的折彎區域之間形成空腔。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中,所述前減震器塔支撐結構與前縱梁搭接的位置處,在前縱梁寬度方向搭接的寬度大于等于前縱梁一半寬度、在前縱梁長度方向搭接的長度≥120mm;所述前減震器塔支撐結構與前減震器塔搭接的位置處,在前減震器塔高度方向搭接的高度大于等于前減震器塔一半的高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敏安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327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