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氣的洗滌除塵裝置及其洗滌除塵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32024.2 | 申請日: | 2018-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412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單育兵;高鑫;徐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科林未來能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J3/84 | 分類號: | C10J3/84;C10K1/00;C10K1/02;C10K1/04;C10K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崔華 |
| 地址: | 100004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成氣 洗滌除塵 上段內腔 下段內腔 初步凈化 含塵液 激冷室 氣化爐 洗滌 文丘里洗滌器 煤氣化技術 潤濕 除塵效果 粗合成氣 導流結構 分離洗滌 灰塵捕捉 激冷水泵 內腔分隔 上層清液 微細顆粒 洗滌效率 阻力損失 接收帶 洗滌器 黑水 熔渣 行氣 去除 冷卻 殘留 凈化 污水 | ||
1.一種合成氣的洗滌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與氣化爐氣化室(1)相連通的氣化爐激冷室(2),用于對氣化爐氣化室(1)生成的粗合成氣進行洗滌和冷卻以分離其中所含的熔渣、大顆粒細灰和夾帶的液滴,獲得初步凈化的合成氣、熔渣和黑水;
文丘里洗滌器(3),用于對經氣化爐激冷室(2)處理所得的合成氣進行潤濕,形成帶含塵液滴的合成氣;
分離洗滌塔(4),所述分離洗滌塔(4)的內腔分隔為上段內腔和下段內腔;所述下段內腔設有合成氣進口(4-11),用于接收來自文丘里洗滌器(3)所得帶含塵液滴的合成氣;所述上段內腔和下段內腔之間設有用于使下段內腔內帶含塵液滴的合成氣進入上段內腔的合成氣導流結構;所述上段內腔用于洗滌進入上段內腔內的合成氣以去除其中殘留的微細顆粒,并獲得凈化的合成氣、污水;所述上段內腔設有供所述凈化的合成氣輸出的合成氣出口(4-1);
激冷水泵(5),用于將分離洗滌塔(4)上段內腔的污水上層至少部分的上層清液作為激冷水循環送至氣化爐激冷室(2),以及用于將分離洗滌塔(4)上段內腔的污水上層至少部分的上層清液作為洗滌水循環送至文丘里洗滌器(3);
優選地,所述洗滌除塵裝置還包括:黑水處理系統(7),用于對分離洗滌塔(4)和氣化爐激冷室(2)排出的黑水進行沉淀和過濾,以獲得灰水并回用作分離洗滌塔(4)的洗滌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滌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洗滌塔(4)上段內腔設有激冷水出口(4-5),用于將所述上段內腔中的上層清液輸出;
所述激冷水泵(5)的入水口與所述分離洗滌塔的激冷水出口(4-5)連通;所述激冷水泵(5)的出水口與氣化爐激冷室(2)的激冷水入口連通;所述激冷水泵(5)的出水口還與文丘里洗滌器(3)的洗滌水入口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滌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洗滌塔(4)的內腔中設有分段擋板(4-12),用于將所述內腔分隔為所述上段內腔和下段內腔;優選地,分段擋板(4-12)呈“倒漏斗”狀,且在其漏斗咀部開設有接口;
所述合成氣導流結構包括:聯通管(4-6),所述聯通管(4-6)位于所述上段內腔內,且聯通管的底部管口與所述分段擋板(4-12)的接口相連接以使所述上段內腔和下段內腔貫通;
優選的,所述合成氣導流結構還包括防水導向板(4-13);所述防水導向板(4-13)位于聯通管(4-6)頂端并遮擋聯通管頂端的管口,且防水導向板(4-13)與聯通管(4-6)頂端的管口之間留有間隙,以使由聯通管的頂端管口流出的合成氣擴散并流入所述上段內腔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洗滌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導向板(4-13)的外輪廓形狀呈圓臺形;
優選的,所述防水導向板(4-13)的底部外徑為所述聯通管(4-6)外徑的1.5~2.5倍;
優選的,所述聯通管(4-6)與防水導向板(4-13)底部所在的平面以及分段擋板(4-12)底部所在的平面均相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滌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洗滌塔(4)還包括:氣體分布器(4-8),用于將由合成氣進口(4-11)進入的所述帶含塵液滴的合成氣分布在下段內腔內;所述氣體分布器(4-8)位于所述下段內腔中且與所述合成氣進口(4-11)連通;
優選地,所述氣體分布器(4-8)為順著合成氣進口方向垂直塔體(4-14)設置的直管,所述直管一端與合成氣進口(4-11)連接,另一端為盲端,且在直管的側壁開有氣體導流槽口,用于引導由合成氣進口(4-11)進入下段內腔的合成氣相對所述直管傾斜向下流動;
優選地,所述氣體導流槽口順著所述直管的長度方向開設至直管的底部側壁,且氣體導流槽口的兩條沿著直管的長度方向延伸的槽口邊所在的平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5-45°;
優選地,所述直管中,開槽面積占直管側壁表面積的1/4~1/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科林未來能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未經科林未來能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3202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