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氧含量的連續碳化硅纖維增強Ni-Al/SiCp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28337.0 | 申請日: | 2018-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584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羅瑞盈;侯敏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5/80 | 分類號: | C04B35/80;C04B35/565;C04B35/6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低氧 含量 連續 碳化硅 纖維 增強 ni al sicp 陶瓷 復合材料 制備 方法 | ||
1.一種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01:選用強度高、硬度大、韌性好、含氧量低的碳化硅纖維,使用三維針刺技術進行針刺成形,以碳化硅纖維平面方向增強,結合碳化硅網胎作為層間填充,逐層增加,逐層針刺,得到碳化硅纖維疊層三維針刺預制體;
S102:采用去離子水淘洗SiC粉體,直至去離子水完全澄清,將淘洗后的SiC粉體進行干燥;將所述干燥后的SiC粉體進行高溫預氧化,使得表面形成致密的SiO2層,然后冷卻至室溫;將Ni粉、鋁合金粉末、分散劑與氧化處理后的SiC粉體混合均勻,之后真空干燥,得到混合粉料;
S103:將所述碳化硅纖維疊層三維針刺預制體超聲清洗后烘干,采用真空無壓浸滲法,將針刺成形的預制體放入石墨燒結模具中,且在預制體上下表面均鋪置預設厚度的所述混合粉料;之后加入Cr粉添加劑,進行高溫真空浸滲,將高溫真空浸滲后的產物冷卻到室溫,脫模,得到碳化硅纖維增強Ni-Al/SiCp陶瓷基復合材料預成形樣品;
S104:將所述S103得到的預成形樣品進行預氧化處理,然后打磨、洗滌后干燥,得到預氧化的碳化硅纖維增強Ni-Al/SiCp陶瓷基復合材料預成形樣品;
S105:將所述S104得到的預成形樣品再次放入石墨燒結模具中,重復所述S103和S104的操作,直至相鄰兩次預成形樣品的增重小于1%,最終得到致密的連續碳化硅纖維增強Ni-Al/SiCp陶瓷基復合材料;
所述S102中:
將Ni粉、鋁合金粉末、分散劑與氧化處理后的SiC粉體于高能球磨機混合均勻;其中,SiC粉體、Ni粉和鋁合金粉末的質量比依次為(50~70):(10~15):(30~50),球磨轉速為300~450r/min,時間為8~10h;所述鋁合金粉末的粒徑為10~20μm,且鋁合金成分中Si含量為7~15%,Mg含量為6~10%,余量為Al;所述Ni粉的粒徑為40~50μm,純度99.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101中:
所述碳化硅纖維疊層三維針刺預制體密度為0.2~0.6g/cm3,針刺密度為5~45針/cm2,層間密度為1~20層/10mm;
所述強度高、硬度大、韌性好、含氧量低的碳化硅纖維具體為:Si含量為56~60wt%,C含量為30~40wt%,O含量為3~5wt%,平均直徑為10~15μm,拉伸強度為2~3GPa,楊氏模量200~240GPa。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102中:
所述采用去離子水淘洗SiC粉體具體包括:將SiC粉體在去離子水中超聲處理15~30min,隨后靜置10~25min,過濾并收集固相,之后重復淘洗3~5次;且所述淘洗后的SiC粉體中,SiC粉體平均粒徑為14~30μm,純度99.9%;將淘洗后的SiC粉體在110℃~120℃下干燥10~15h。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102中:
所述高溫預氧化具體包括:將干燥后的SiC粉體于800~850℃下高溫焙燒0.5h~1.5h,之后于280℃~310℃保溫3~5h;
所述真空干燥的溫度為40~50℃,時間為10~15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球磨過程中,磨球為Al2O3硬質合金,直徑為6~15mm;其中,粉料:磨球:分散劑=1:(3~6):(0.8~1.2),分散劑為聚乙二醇與乙醇的混合液,且聚乙二醇與乙醇的混合液中,聚乙二醇的質量分數為3%~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2833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