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28175.0 | 申請日: | 2018-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434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彭增雄;胡紀濱;魏超;荊崇波;李學良;孫欽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H1/28 | 分類號: | F16H1/28;F16H57/08;F16H57/023;F16H57/025;F16H57/021;B60K7/00;B60K1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郭德忠;仇蕾安 |
| 地址: | 10008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星減速機 輸出架 電機 嚙合 輪胎 制動器 輪轂電機 輪轂軸承 驅動裝置 封閉端 殼體 輪轂 雙聯 輸出軸同軸 傳動效率 大減速比 動力傳動 環形結構 殼體端面 同軸布置 同軸固定 同軸連接 高結構 輸出端 輸入端 空腔 行星 緊湊 外部 加工 配合 | ||
1.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機、行星減速機、輪胎(1)、輪轂(2)、輪轂軸承(4)、輸出架(5)及制動器(12);
所述行星減速機采用內外嚙合雙聯排行星減速機;
所述輸出架(5)為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圓柱形空心結構;
整體連接關系如下:輸出架(5)通過輪轂軸承(4)套裝在電機的殼體(19)端面設有的環形結構上,輸出架(5)的封閉端與電機的殼體(19)的端面之間形成用于安裝行星減速機的空腔;行星減速機的輸入端與電機的輸出軸(18)同軸連接,輸出端與輸出架(5)的封閉端同軸連接;
輪胎(1)通過輪轂(2)同軸固定在輸出架(5)的外部,制動器(12)安裝在電機的殼體(19)上,并與輸出架(5)相配合,用于制動輸出架(5);其中,電機、行星減速機、輪胎(1)、輪轂(2)、輪轂軸承(4)、輸出架(5)及制動器(12)均同軸分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減速機包括:齒圈(6)、第一行星輪(7)、第二行星輪(8)、太陽輪(9)及行星架(10);
所述齒圈(6)同軸固定在輸出架(5)的封閉端,齒圈(6)為內齒圈;太陽輪(9)同軸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18)的末端;行星架(10)固定在殼體(19)的端面,第一行星輪(7)和第二行星輪(8)同軸連接后形成行星輪組,兩個以上行星輪組環形排列后形成與太陽輪(9)同軸的環形結構,且每個行星輪組分別通過滾針軸承(20)支撐在行星架(10)對應位置的銷軸上,且每個行星輪組中的第二行星輪(8)均與太陽輪(9)嚙合,每個行星輪組中的第一行星輪(7)均與齒圈(6)嚙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減速機包括:齒圈(6)、第二行星輪(8)、太陽輪(9)及行星架(10);
所述齒圈(6)同軸固定在輸出架(5)的封閉端,齒圈(6)為內齒圈;太陽輪(9)同軸固定在電機的輸出軸(18)的末端;行星架(10)固定在殼體(19)的端面,兩個以上第二行星輪(8)環形排列后形成與太陽輪(9)同軸的環形結構,且每個第二行星輪(8)分別通過滾針軸承(20)支撐在行星架(10)對應位置的銷軸上,且每個第二行星輪(8)同時與太陽輪(9)及齒圈(6)嚙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包括:電機定子(13)、電機轉子(14)、電機軸承(17)、輸出軸(18)及殼體(19);
電機定子(13)固定在殼體(19)內,電機轉子(14)同軸安裝在電機定子(13)內部,輸出軸(18)同軸安裝在電機轉子(14)內部,且其兩端分別通過電機軸承(17)安裝在殼體(19)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還包括旋轉變壓器(16),旋轉變壓器(16)安裝在電機轉子(14)的內圓周面上,用于測量電機轉子(14)的角位移和角速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輪轂電機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動器(12)采用鉗盤式制動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2817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齒輪減速器
- 下一篇:雙行星齒輪差速減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