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420680.0 | 申請日: | 2018-05-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22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春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62D3/02 | 分類號: | B62D3/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納祺律師事務所 33257 | 代理人: | 吳新鵬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橫桿 豎桿 旋轉筒 滑移 螺旋導向槽 滑移板 轉向輪 轉向軸 控制裝置 汽車轉向 轉向組件 旋轉件 方向盤 技術方案要點 旋轉連接 旋轉狀態(tài) 翻轉 側壁 鉸接 聯動 上凹 伸入 加工 汽車 | ||
1.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包括帶動汽車轉向的兩個轉向輪(1)、帶動轉向輪(1)偏轉的方向盤(2)以及與方向盤(2)固定連接的轉向軸(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與轉向輪(1)旋轉連接的第一橫桿(11)、用于帶動第一橫桿(11)翻轉的豎桿(12)以及用于帶動豎桿(12)旋轉的第二橫桿(13),所述第一橫桿(11)、豎桿(12)以及第二橫桿(13)均設置有兩個,所述第一橫桿(11)的一端與豎桿(12)固定連接,所述豎桿(12)與汽車的底板旋轉連接,所述豎桿(12)旋轉狀態(tài)下通過第一橫桿(11)帶動轉向輪(1)偏轉,兩個第二橫桿(13)的一端均與兩個豎桿(12)固定連接,另一端之間連接有一滑移板(14),所述滑移板(14)均與兩個第二橫桿(13)相鉸接,所述滑移板(14)滑移狀態(tài)下同時通過兩個第二橫桿(13)帶動兩個豎桿(12)旋轉,所述方向盤(2)旋轉狀態(tài)下通過一轉向組件(4)帶動滑移板(14)滑移;
所述轉向組件(4)包括有與滑移板(14)平行設置的旋轉筒(41)以及設置于滑移板(14)上的滑移指(42),所述旋轉筒(41)與汽車底板旋轉連接,所述旋轉筒(41)的側壁上開設有成螺旋狀設置的螺旋導向槽(411),所述滑移指(42)伸入到螺旋導向槽(411)內且能夠在螺旋導向槽(411)內滑移,所述旋轉筒(41)旋轉狀態(tài)下,所述螺旋導向槽(411)的槽壁與滑移指(42)相抵接并推送滑移板(14)滑移,所述轉向軸(3)與旋轉筒(41)之間設置有用于帶動旋轉筒(41)旋轉的旋轉件(4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軸(3)以及旋轉筒(41)與旋轉件(43)相連接的一端均設置有旋轉盤(31),所述旋轉盤(31)上均偏心設置有滑移孔(311),所述旋轉件(43)由一圓桿彎折制成,所述旋轉件(43)的外徑與滑移孔(311)的內徑相適配,所述旋轉件(43)的兩條中心軸線分別與轉向軸(3)以及旋轉筒(41)的中心軸線平行,所述旋轉件(43)的兩端分別插入到兩個旋轉盤(31)的滑移孔(311)內,所述轉向軸(3)旋轉狀態(tài)下帶動所述旋轉件(43)旋轉,所述旋轉件(43)帶動旋轉筒(41)旋轉,同時旋轉件(43)的兩端分別在兩個滑移孔(311)內滑移。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旋轉盤(31)上的滑移孔(311)均設置有多個且數量相同,各個滑移孔(311)沿旋轉盤(31)的圓心成環(huán)狀均勻分布,所述旋轉件(43)設置有多個且與滑移孔(311)成一一對應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指(42)與螺旋導向槽(411)之間設置有軸承(45),所述滑移指(42)的外側面與軸承(45)的內圈固定連接,所述軸承(45)的外圈能夠與螺旋導向槽(411)的槽壁相抵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導向槽(411)設置有兩個,兩個螺旋導向槽(411)的螺旋方向與螺距均相同,兩個螺旋導向槽(411)沿旋轉筒(41)的圓周方向錯開且滑移指(42)先后穿過兩個螺旋導向槽(411)。
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指(42)設置有多個,多個滑移指(42)成平行設置且沿滑移板(14)的長度方向排列,任意相鄰兩個滑移指(42)之間的距離等于螺旋導向槽(411)的螺距或為螺距的若干倍,所述滑移指(42)均伸入到螺旋導向槽(411)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汽車轉向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指(42)滑移方向的兩端均設置有彈性件(44),所述滑移板(14)帶動兩個轉向輪(1)偏轉時,所述彈性件(44)發(fā)生彈性形變,且轉向輪(1)的偏轉角度越大,彈性件(44)的形變程度越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未經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2068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