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412071.0 | 申請日: | 2018-05-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121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增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5/10;E03F5/04;A01G9/02;A01G24/25;A01G24/22;A01G24/15;A01G24/13;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黃秦芳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填料層 滯留槽 布水管道 回用水泵 檢查井 回灌 土壤水分傳感器 蓄水模塊 自控系統 噴灌管 溢流井 穿孔 施工 填料層表面 城市雨水 智能 豁口 透水層 蓄水層 自控 回用 井口 海綿 雨水 伸出 凈化 延伸 | ||
1.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其特征在于:滯留槽兩側道沿石上設置有入流豁口(11)和穿孔噴灌管(8),滯留槽自上而下包括表面蓄水層(1)、填料層(2)、中砂透水層(3)和蓄水模塊層(4),還包括自控系統(13),所述的蓄水模塊層(4)的底部設置有回用水泵(5)和檢查井(12),所述的檢查井(12)內設置有回灌布水管道(6),回灌布水管道(6)與回用水泵(5)連接,檢查井(12)延伸出填料層(2),填料層(2)的表層設置有土壤水分傳感器(7),自控系統(13)與土壤水分傳感器(7)和回用水泵(5)連接,所述的回灌布水管道(6)伸出于填料層(2)外與穿孔噴灌管(8)相連接,填料層(2)內設置有溢流井(10),溢流井的井口高于填料層(2)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模塊層(4)底部及填料層(2)的四周設置有復合防滲膜(9)。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層(2)為土、沙和特殊填料,所述的特殊填料為椰糠、腐殖質、珍珠巖、蛭石、高爐渣、活性炭、綠沸石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模塊層(4)采用聚丙烯材質儲水模塊疊加組裝。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表面蓄水層(1)的深度為100~200mm;
所述的填料層(2)厚度為600~1200mm;
所述的中砂透水層(3)的厚度為100~200mm;
所述的蓄水模塊層(4)厚度為400~1000mm;
所述的系統的總深度為1200~2400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蓄水層(1)上種植有植被。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生物滯留槽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的步驟為:
1)定位放線 根據設計圖定出工程范圍,用灰線畫出基坑開挖邊線及各部位主軸線,在施工現場形成定位樁及確定挖填土方的標高;
2)土方開挖 采用機械土方大開挖,同時輔以人工修邊撿底,機械開挖至距基礎底標高約20cm處改由人工修挖;
3)底板澆筑 基坑底部原土夯實,密實度不小于95%;再鋪設C15混凝土墊層約100mm;墊層上面綁扎底板鋼筋并澆筑C25混凝土約100mm;最后在底板上鋪設20-30mm中砂找平層;
4)復合防滲膜鋪設 在底板及側壁四周先鋪設一層土工布,土工布上面鋪設一層防滲膜,防滲膜上面再鋪設一層土工 布;
5)蓄水模塊安裝 蓄水模塊底部及四周先包裹HDPE防滲膜,再在蓄水模塊四周安裝聚苯板;在蓄水模塊頂部需鋪設一層150-300g/m2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宜略大于蓄水模塊頂蓋,多出部分向下包裹在模塊的四周;在蓄水模塊安裝時預留好檢查井位置以便回用水泵及回水管路安裝;
6)側壁回填 側壁回填選用土壤或沙子,回填物為土壤時,應分層夯實,回填物為沙子時,可回填后灌水密實;
7)中砂過濾層及填料層鋪設 蓄水模塊四周回填完畢后進行中砂過濾層鋪設,中砂過濾層可直接鋪設在蓄水模塊頂部的土工布之上,其厚度可取約100-200mm;在中砂過濾層之上鋪設一層150-300g/m2透水土工布,之后回填混合填料層至設計厚度;
8)回用管路安裝 回用水泵安裝于蓄水模塊底部,回用管路布置在檢查井中,回灌穿孔管緊貼道沿石凹槽內壁固定;
9)自控系統安裝 土壤水分傳感器埋設在混合填料表層以下10cm-30cm處,實時監控植被根系處含水率;液位計設在檢查井內,輔助控制回用水泵的啟閉;泵組線路、液位計、土壤水分傳感器線路,統一接入自控系統的自控柜;
10)植被栽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工業大學,未經西安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1207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海綿城市雨水收集灌溉系統
- 下一篇:一種市政道路排水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