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09822.3 | 申請日: | 2018-05-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446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素民;仲首任;廖夢迪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6/00 | 分類號: | B62D6/00 |
| 代理公司: | 11531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宏偉<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130000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磁致伸縮材料 反饋裝置 模擬系統 突變 供電系統 超磁致伸縮棒 產生系統 反饋力矩 控制過程 控制系統 彈性力 可控的 響應 | ||
1.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7),支架(7)上設有滑槽,滑槽上設有滑塊(37),支架(7)上依次設的轉向柱軸承支座(2)、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卷簧總成(5)和超磁致伸縮棒總成(6)均設有通孔并通過螺釘與滑塊(37)相連接,方向盤(1)和轉向柱(8)剛性連接,轉向柱(8)通過轉向柱軸承(9)固定連接到轉向柱軸承支座(2)上,轉向柱(8)通過聯軸器(3)與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的一端剛性連接,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的另一端與通過聯軸器(3)與動摩擦盤(13)軸上的鍵相連接,超磁致伸縮棒總成(6)的外筒(17)通過螺釘分別與底蓋(19)和調整蓋(30)固定連接構成超磁致伸縮棒總成(6)的外殼,超磁致伸縮棒總成(6)內的固定筒(27)通過螺釘分別與左固定板(15)和右固定板(18)連接構成上下兩個固定筒總成,超磁致伸縮棒總成(6)的外殼內依次設有上固定筒總成、連接件(29)、碟片彈簧(14)和下固定筒總成,碟片彈簧(14)的固定端與調整蓋(30)的內壁相接觸,碟片彈簧(14)的擠壓端置于連接件(29)的軸肩,連接件(29)的花鍵軸穿過碟片彈簧(14)的通孔,固定筒總成中左固定板(15)和右固定板(18)之間依次裝入左導磁板(16)、圓筒磁軛(26)和右導磁板(20),圓筒磁軛(26)外周面與固定筒(27)內周面相接觸,圓筒磁軛(26)內周面與線圈骨架(21)上纏繞的勵磁線圈(25)相接觸,上下固定筒總成中的圓筒磁軛(26)之間設有套筒(22),套筒(22)內設有超磁致伸縮棒(24),超磁致伸縮棒(24)一端設有左導向塊(28),另一端設有右導向塊(23),左固定板(15)、左導磁板(16)、右導磁板(20)的中心均設有通孔,連接件(29)貫穿于左固定板(15)和左導磁板(16)并與左導向塊(28)相連接,連接件(29)的花鍵軸通過花鍵槽與調整蓋(30)固定連接,靜摩擦盤(31)通過摩擦盤蓋(32)與調整蓋(30)相連接,連接件(29)的花鍵軸通過花鍵槽與靜摩擦盤(31)非摩擦面的花鍵槽連接,靜摩擦盤(31)的摩擦面與動摩擦盤(13)相接觸,動摩擦盤(13)的軸貫穿卷簧總成(5)并與其固定連接,摩擦盤軸承(12)置于動摩擦盤(13)和摩擦盤蓋(32)之間,摩擦盤蓋(32)通過螺釘與調整蓋(30)固定連接;圓盤狀的連接件(29)中心處設有貫穿于其自身的軸,連接件(29)一側軸端設有均勻排列的花鍵槽,另一側軸端四周平滑,圓盤狀的動摩擦盤(13)的軸端上設有一個花鍵槽,圓盤狀的靜摩擦盤(31)中心處鏤空設有均勻排列的花鍵槽并與連接件(29)一側軸端相對應,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通過信號線分別與力感控制器(33)、超磁致伸縮棒控制器(34)連接,力感控制器(33)通過信號線依次與超磁致伸縮棒控制器(34)、電流發生器(35)、勵磁線圈(25)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簧總成(5)包括第一卷簧(10)和第二卷簧(11),第一卷簧(10)和第二卷簧(11)按不同旋向固定連接在卷簧總成(5)的外圓筒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固定板(15)、左導磁板(16)、右導磁板(20)均設有通孔,通孔位于同一軸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電源(36)通過供電線分別與力感控制器(33)、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超磁致伸縮棒控制器(34)、電流發生器(35)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導向塊(28)、右導向塊(23)、超磁致伸縮棒(24)與連接件(29)位于同一軸線上。
6.一種如權利要求1-5任何一項所述的超磁致伸縮材料制得的力感反饋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在駕駛模擬過程中轉動方向盤(1),卷簧總成(5)提供彈性力,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檢測方向盤(1)轉角的大小以及方向,回正力矩由主銷傾角和位移及接地面分布的微元側反力引起,MA=QDsinβsinδ,MY=FYe,其中,MA為主銷內傾引起的路面對車輪的轉向力矩,Q為轉向輪胎負載,D為主銷傾角位移,β為主銷傾角,δ為輪胎轉角,MY為主銷后傾引起的力矩,FY為輪胎側偏力,e為輪胎拖矩;阻尼力矩由轉向系統和地面摩擦引起,MD=Bs·θ+Q·f·sign(θ),其中,Bs為轉向系統中轉向軸的阻尼系數,θ為方向盤(1)轉角,f是地面摩擦系數,sign(θ)表示摩擦力矩方向與方向盤(1)轉動方向相反,因此,理論方向盤的總反饋力矩可表示為:
T總=F(θ)=(MA+MY)/i+(MD-Bs·θ)/i+Bs·θ,其中,i為轉向系統的傳動比;由T簧=f(θ)=(MA+MY)/i,得出卷簧總成(5)提供的彈性力,動摩擦盤(13)與靜摩擦盤(31)所需提供的阻尼力矩
其中,F為超磁致伸縮棒(24)所提供的動摩擦盤(13)與靜摩擦盤(31)之間的壓力,R為動摩擦盤(13)與靜摩擦盤(31)的內筒半徑,η為動摩擦盤(13)單位面積的壓力,μ0為動摩擦盤(13)與靜摩擦盤(31)之間的摩擦系數,r為積分半徑,0≤r≤R;將阻尼力矩T盤傳遞給力感控制器(33),力感控制器(33)根據理論總反饋力矩T總=T盤+T簧,得出理論方向盤力矩的大小以及方向并傳遞給超磁致伸縮棒控制器(34);
步驟二、根據步驟一中F與超磁致伸縮棒(24)所提供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超磁致伸縮棒(24)的內部應力其中,Ar為超磁致伸縮棒(24)對應的截面面積;超磁致伸縮棒(24)的應變量其中,ε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應變量,Lr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長度,ΔL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變化長度,Es為磁化強度達到飽和值時超磁致伸縮棒(24)所對應的彈性模量,λs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飽和伸縮系數,σs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飽和應力,M是超磁致伸縮棒(24)的磁化強度,Ms為超磁致伸縮棒(24)內的磁化強度飽和值;超磁致伸縮棒(24)的應變量其中,B為磁感應強度,E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彈性模量,d33為超磁致伸縮棒(24)的壓磁系數,μσ橫壓力下超磁致伸縮棒(24)的導磁率,He為超磁致伸縮棒(24)內的有效作用磁場強度;磁感應強度B=μH,其中,μ為介質導磁率,H為磁場強度;由安培環路定理Hl=NI,其中,N是勵磁線圈(25)的圈數,I是勵磁線圈(25)的電流,l是磁路長度,超磁致伸縮棒控制器(34)根據理論方向盤力矩的大小得出勵磁線圈(25)的理論電流大小,然后通過電流發生器(35)予以執行;
步驟三、卷簧總成(5)和動摩擦盤(13)共同提供的阻力矩通過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傳遞給方向盤(1),并隨時通過轉角及轉矩傳感器(4)向超磁致伸縮材料棒控制器(34)傳遞轉矩信號,通過實時轉矩大小與理論轉矩大小的比較完成反饋調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0982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