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臺階變換的天線方向圖賦形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02493.X | 申請日: | 201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674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孫浩;李霞;胡衛東;高靜;李運志;趙繼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50 | 分類號: | H01Q1/50;H01Q21/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臺階 變換 天線方向圖 賦形 結構 | ||
1.一種基于臺階變換的天線方向圖賦形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設置且軸線相互平行的饋電單元(1)、初級輻射單元(2)、移相單元(3)和次級輻射單元(4);所述饋電單元(1)和初級輻射單元(2)所在的空腔相互連通,且饋電單元(1)與初級輻射單元(2)同軸設置;所述移相單元(3)與次級輻射單元(4)同軸設置;所述初級輻射單元(2)和移相單元(3)的相接處,初級輻射單元(2)的相接處的端面區域沿其軸線方向的投影位于移相單元(3)的相接處的端面區域內,且初級輻射單元(2)與移相單元(3)非同軸設置;所述初級輻射單元(2)的相接處的端面區域和移相單元(3)的相接處的端面區域的重疊部分呈貫通狀;
所述初級輻射單元(2)和移相單元(3)的相接處,所述移相單元(3)在其與初級輻射單元(2)的重疊區域之外的端面區域呈開口狀;
所述初級輻射單元(2)的端面區域高度為移相段高度H,初級輻射單元(2)的端面區域最高點與移相單元(3)的端面區域的最高點的距離為上臺階變換段高度h1,初級輻射單元(2)的端面區域最低點與移相單元(3)的端面區域的最低點的距離為下臺階變換段高度h2,所述移相段高度H、上臺階變換段高度h1、下臺階變換段高度h2的大小均可調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臺階變換的天線方向圖賦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級輻射單元(2)由饋電單元(1)到移相單元(3)呈擴口狀;所述次級輻射單元(4)由靠近移相單元(3)到遠離移相單元(3)的方向呈擴口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臺階變換的天線方向圖賦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級輻射單元(4)采用中空的翼板形式,其包括分別與移相單元(3)相連接的翼板Ⅰ(41)和翼板Ⅱ(42);所述翼板Ⅰ(41)設置在移相單元(3)的最高處,翼板Ⅱ(42)設置在移相單元(3)的最低處,翼板Ⅰ(41)與翼板Ⅱ(42)的板面相對且對稱設置;所述翼板Ⅰ(41)和翼板Ⅱ(42)由靠近移相單元(3)到遠離移相單元(3)的方向均呈外擴狀。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基于臺階變換的天線方向圖賦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級輻射單元(4)采用分立的腔體形式,其包括分別與移相單元(3)相連接的翼板Ⅰ(41)和翼板Ⅱ(42);所述翼板Ⅰ(41)設置在移相單元(3)的最高處,翼板Ⅱ(42)設置在移相單元(3)的最低處,翼板Ⅰ(41)與翼板Ⅱ(42)的板面相對且對稱設置;所述翼板Ⅰ(41)和翼板Ⅱ(42)由靠近移相單元(3)到遠離移相單元(3)的方向均呈外擴狀;所述翼板Ⅰ(41)和翼板Ⅱ(42)同一側端分別通過側板Ⅰ(43)和側板Ⅱ(44)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臺階變換的天線方向圖賦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饋電單元(1)采用微帶傳輸線、波導傳輸線、帶狀傳輸線和共面集成波導中的任一種;所述初級輻射單元(2)采用波導裂縫、喇叭天線、印制陣子天線中的任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四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0249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OAM波束產生裝置
- 下一篇:一種路由器以及無線信號輻射方向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