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手足癬的藥物組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400458.4 | 申請日: | 201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355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長潤;張曉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8/48 | 分類號: | A61K38/48;A61K47/12;A61K47/20;A61P31/10;A61P17/00;A61K36/53;A61K36/899;A61K36/8962;A61K31/60;A61K38/47;A61K38/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權律師事務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陳國軍 |
| 地址: | 230039***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手足癬 藥物 組合 | ||
本發明涉及外用藥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手足癬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包含特定重量份的混合酶、辛酸、牛至提取物、檸檬香茅油、大蒜油、水楊酸和二甲基亞砜,其中混合酶由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組成。經試驗,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對手足癬具有理想的治療作用,且本發明組合物為外用藥物制劑,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治療無痛苦、見效快、療效確切、治愈后不易復發、適用面廣、治療成本低等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外用藥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手足癬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手足癬,是手癬和足癬的統稱,系由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手部或足部皮膚病,是皮膚科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該病70%是由紅色毛癬菌引起,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由于本病的發作受到感染、內分泌、自身免疫、情緒、飲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致病機理復雜,因此手足癬已被認為是皮膚癬菌病中最難根治、最易復發或再感染的疾病。
手足癬的臨床表現為手指間、腳趾間或足底皮膚起水皰、瘙癢、紅斑、丘疹、脫皮、脫屑或皮膚發白濕軟,也可出現糜爛或皮膚增厚、粗糙、開裂,并可蔓延至手掌部、足跖及邊緣,劇癢,可伴局部化膿、紅腫、疼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窩組織炎等繼發感染。該病如治療不及時,抓撓后極易引發身體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體癬、頭癬等。反復發作的手足癬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目前,臨床常用硝酸咪康唑、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派瑞松、氟康唑等抗真菌藥與糖皮質激素配合治療手足癬,然而,上述藥物不僅不良反應多,經常使用還會引發真菌耐藥性,而且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不宜使用。除了化學藥物之外,民間還流傳著許多偏方,例如利用大蒜、高錳酸鉀、食醋、蘿卜、花椒、明礬等治療手足癬,然而此類方法大多數療效并不確切,可能短期內會對真菌起到抑制作用,但很難預防其復發。
綜上可以看出,目前針對手足癬的治療藥物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如療效不佳、難以根治易復發、不良反應嚴重、適用面窄、易產生耐藥性、用藥時間長、價格昂貴等,上述缺陷導致了患者的依從性和耐受性較差。鑒于此,臨床實踐中急需一種標本兼治、不易復發、適用面廣、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而且治療成本低的新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手足癬的新藥物組合物,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具有標本兼治、不易復發、適用面廣、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治療成本低等特點。經試驗,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對手足癬的主要臨床癥狀具有理想的治療作用,且治愈后不易復發。另外,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為外用藥物制劑,不僅提高了使用安全性,且便于攜帶和貯存,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本發明藥物組合物非常適合目前的臨床需求。
本發明治療手足癬的藥物組合物包含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組分:
混合酶30-35,辛酸4.5-5.5,牛至提取物4.5-5.5,檸檬香茅油4.6-5.2,大蒜油4.6-5.2,水楊酸4.5-5.5,二甲基亞砜18-21;
其中,所述混合酶由下述成分組成:蛋白酶350酶單位,淀粉酶500酶單位,脂肪酶100酶單位;
所述牛至提取物經過下述步驟制得:
將牛至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粉碎后加入5倍量體積濃度為0.6%的醋酸水溶液,浸泡2小時后過濾,棄去濾液,待濾渣干燥后向其中加入10倍量75%乙醇,浸泡2小時后回流提取1小時,藥液濾過,濾液備用,在相同條件下將藥渣重復提取1次,過濾,合并濾液,真空干燥,即得到牛至提取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大學,未經安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40045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