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發展全過程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99138.1 | 申請日: | 201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754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史小麗;陳開寧;張民;于洋;陽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9/14;E02B15/08 |
| 代理公司: |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尹妍 |
| 地址: | 210008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型 淺水 湖泊 藍藻 華發 全過程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發展全過程控制方法,將藍藻水華的發展劃分為藍藻越冬期、復蘇期、快速生長期、暴發期和藍藻衰亡期五個階段,確定藍藻水華發展不同階段的藍藻在湖泊中的空間分布特征,針對藍藻水華不同發展階段采用不同處理方式。本發明的方法首次提出針對藍藻水華發生全過程進行系統防控的方法,將藍藻的防控擴展到了全年尺度上,克服了現有藍藻防控只針對夏季藍藻水華的效果甚微現狀,可全年全過程有效地削減藍藻水華的發生強度和概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工程領域的水環境治理與藍藻水華控制等技術范疇,具體涉及大型淺水湖泊、水庫及其水源地、湖灣等富營養化治理、藍藻水華控制及生態修復技術。
背景技術
現有的大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的控制主要是在夏季藍藻水華發生期間,此時藍藻生物量大,分布面積廣,常用的應急措施是打撈,包括人工打撈、利用藍藻打撈船、撈藻平臺和藻水分離站等進行藍藻水華的收集處置,能處理的藍藻量十分有限,很難有效改變高生物量藍藻聚集的現狀。中國專利CN101456603B公開了一種治理富營養化水庫水華的方法,將水流隔板、生態浮島、物理遮光、原位曝氣技術相結合,利用水流隔板在取水口中分割出控光分離區和強化凈化區,源水流經水流隔板后進入控光分離區,在此區域內由于缺乏光照,有害藻類迅速浮聚于水表層,并被浮島植物根系截留、捕集,對削減水華藍藻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其未涉及水華藍藻收獲處置,其作用的水域面積也相對有限。中國專利CN100519442C公開了一種可控性水庫藍藻水華快速消除方法,包括投放濾食魚類、螺類、河蟹、河蜆、蚌等水體底棲動物、水位調控;該發明在可調控水域的基礎上,以長期預防和濾食魚短期治理為原則理念,采用以底棲生物消滅藍藻(微囊藻、魚腥藻)休眠體為主,濾食魚類控制水體藍藻早期發生密度手段,設計了底棲動物降解濾食魚類糞便的途徑。但是該發明是針對小型湖庫水體(面積5000畝以下),說明了各種技術措施的原理,沒有詳細說明各項技術環節控制和消除藍藻的時間節點,只提出了1-2月份投放魚苗,也未甄別藍藻水華全過程不同階段的關鍵參數和閾值,從而按照藍藻的全過程生長規律和水華藍藻的時空分布格局采取針對性的控藻技術。中國專利CN1562809A公開了一種控制藍藻水華的方法,首先是在水華暴發的區域放養濾食性的鰱鳙魚和鯉魚、鯽魚,起到控藻作用;其次是浮游動物以小型藻類為食,也可以降低藻的數量;第三是螺、蚌可以攜帶魚卵運動,使魚的分布區域增大;第四是噬藻體、溶藻菌和其它吞食藻的微生物經實驗室大量培養后,再投入到藍藻水華暴發區域,起到控藻作用;第五是水華暴發區域水生植物的恢復也可以起到控藻作用;第六是機械除藻裝置。該發明技術公開的內容多為概念性方法,除了魚類和螺蚌類放養總數量,未說明放養比例、浮游動物放養和調控的密度、食藻微生物密度以及水生植物種植數量,實際實現時存在困難。還有利用噬藻體、溶藻菌等微生物控制藍藻水華,諸如CN102134126B、CN102206605B、CN102352326B、CN103509744B、CN103509745B等,對小型水體以及景觀水體控藻起到較好的作用,但是對于大型湖泊的應用存在風險,效果也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型淺水湖泊藍藻水華發展全過程控制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基于大型淺水湖泊藍藻周年的生長規律,將藍藻水華的發展全過程劃分為五個階段,在不同階段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藻、控藻措施,包括降低藍藻衰亡期的下沉量、底泥藍藻總存量、藍藻復蘇量、藍藻復蘇后生長速率和藍藻水華生物量等,達到降低夏季藍藻水華發生頻次和面積,并實現全年針對藍藻水華發生的全過程進行有效防控。
本發明的方法具體如下:
將藍藻水華的發展劃分為藍藻越冬期、復蘇期、快速生長期、暴發期和藍藻衰亡期五個階段,確定藍藻水華發展不同階段的藍藻在湖泊中的空間分布特征,針對藍藻水華不同發展階段采用不同處理方式。
藍藻越冬期和復蘇期為藍藻生長早期,采用底泥洗脫原位置換、底泥氮磷原位鈍化、底泥覆蓋和生態清淤進行藍藻種源存量削減及抑藻,清除藍藻種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9913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