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原油輸送管道在線凝點測量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97740.1 | 申請日: | 2018-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80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姚博;李傳憲;崔凱翔;楊爽;楊飛;李曉騰;孫廣宇;劉岱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G01N25/06 | 分類號: | G01N25/06;G01N27/22 |
| 代理公司: | 廣東良馬律師事務所 44395 | 代理人: | 馬戎 |
| 地址: | 26658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原油 輸送 管道 在線 測量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原油輸送管道在線凝點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進口閥(2)、進口安全閥門(3)、進口壓力表(4)、樣品測量單元、出口壓力表(13)、出口安全閥(14)、出口閥(15)依次連接;樣品測量單元由進口屏蔽環(6)、溫度傳感器(7)、屏蔽套(8)、套管式換熱器(9)、弧形高精度電容測量極板(10)、出口屏蔽環(12)組成;溫度傳感器(7)、弧形高精度電容測量極板(10)、數據采集卡(16)、計算機(17)通過雙屏蔽電纜連接,連接數顯自動控溫水浴(18)換熱液從套管式換熱器(9)的換熱器進液口(5)進入,從換熱器出液口(11)流出,實現樣品測試單元溫度控制;
在使用過程中,所述進口閥(2)和出口閥(15)分別用于連接長輸管道(1);
所述的樣品測試單元內徑為50.0~100.0mm,長度與內徑比值范圍控制在10~15:1,外徑為100.0~180.0mm;其中進口屏蔽環的(6)內徑為50.0~100.0mm,外徑為70.0~140.0mm、弧形高精度電容測量極板(10)的內徑為50.0~100.0mm,外徑為60.0~120.0mm、出口屏蔽環(12)的內徑為50.0~100.0mm,外徑為70.0~140.0mm,屏蔽套(11)的內徑為60.0~100.0mm,外徑為80.0~150.0mm,套管式換熱器(9)的內徑為80.0~150mm,外徑為100.0~180.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溫度傳感器(7)由2個傳感器構成,分別裝在樣品測試單元入口和出口位置,在裝置運行時,利用計算機編制配套數據處理程序計算其平均溫度作為樣品測試單元的工作溫度,測溫范圍為0~100℃,測溫精度為±0.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由弧形進口屏蔽環(6)、屏蔽套(8)、弧形高精度電容測量極板(10)、出口屏蔽環(12)構成樣品測試單元的承壓范圍是小于等于1.0Mpa。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本裝置的電容測量電路和參比電容的分辨率優于0.01pF。
5.一種原油輸送管道在線原油凝點測量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4之任一項所述的原油輸送管道在線原油凝點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安裝測試:為保證裝置運行安全與最佳測試效果,所述的裝置安裝在長輸管道的輸油站原油進站位置,在計算機中編寫凝點測量的計算和修正程序,標定裝置溫度傳感器(7)和電容測量電路的測量精度,標定只在裝置第一次安裝使用或者是管道輸送原油種類發生變化時進行;
S2.裝置預熱:打開數顯自動控溫水浴(18),設置恒溫模式,設置一定的預熱溫度,經預熱的換熱液進入套環式換熱器(9),工作一段時間,保證待樣品測試單元內溫度達到預熱溫度,即保證此時溫度傳感器(7)穩定顯示溫度為設置溫度,然后進行下一步操作;
S3.原油進注:為保證裝置安全,先打開進口閥(2),進口安全閥(3),同時控制開度,觀測進口壓力表(3)和出口壓力表(13)的示數,保證原油進入裝置的壓力在裝置的測試的工作承壓范圍內,打開出口安全閥(14)、出口閥(15),利用管道中的油壓將裝置內的之前測試廢油頂進至輸油管道中,工作一段時間后,分別關閉進口閥(2),進口安全閥(3),出口安全閥(14)、出口閥(15),進行下一步操作;
S4.降溫測量:待溫度傳感器(7)溫度穩定后,將數顯自動控溫水浴(18)設置為勻速降溫模式,降溫速率為0.5~1.0℃/min;監測弧形高精度電容測量極板(13)的電容變化,使用已經編寫完成的凝點測試計算與修正程序,經計算機(17)的計算和修正程序得到原油的凝點,同時存儲并現場顯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9774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