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磁體與“麥芒”仿生聯合動力下行逆向結腸檢查的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89429.2 | 申請日: | 2018-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4035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8 |
| 發明(設計)人: | 呂毅;杜妍瑩;馬鋒;單麗宇;嚴小鵬;吳榮謙;盧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31 | 分類號: | A61B1/31;A61B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710061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體 麥芒 仿生 聯合 動力 下行 逆向 結腸 檢查 裝置 | ||
一種磁體與“麥芒”仿生聯合動力下行逆向結腸檢查的裝置,包括膠囊內鏡,在膠囊內鏡外套有一個具有磁性的載體套,載體套包覆膠囊內鏡的后端和側面,載體套的外側面設置有若干尾須,尾須在載體套上,沿載體套的軸形成聚攏效果,聚攏頭端朝向膠囊內鏡的牽引方向,從而在牽引反方向上形成阻力,載體套的尾端邊沿連接帶有刻度線的外套管,尾端中心連接內芯,內芯的尾端有把手,載體套的前端固定有固定環,載體套上套有滑動環,固定環和滑動環之間連接有彈簧,彈簧繞在載體套上,滑動環的外側面上對稱固定設置有若干上牽拉扣,外套管的管壁尾部固定設置有與上牽拉扣對應的下牽拉扣,本發明尾須模擬麥芒物理結構,使膠囊鏡更易在結腸中逆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磁體與“麥芒”仿生聯合動力下行逆向結腸檢查的裝置。
背景技術
結直腸癌是全世界范圍內的常見腫瘤之一,由于早期結直腸癌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常常因漏診、誤診而延誤治療,多數患者在就診時已處于中晚期。自1969年起,結腸鏡開始應用于結直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結腸鏡檢查是一種經肛門將結腸鏡循腔插入至回盲部后,在退鏡過程中從黏膜側觀察大腸病變的檢查方法。對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性狀改變的患者,及早進行結腸鏡檢查,有助于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改善大腸癌患者預后的關鍵。結腸鏡檢查廣泛應用于腸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早期大腸癌篩查的金標準。
傳統注氣式結腸鏡是侵入性檢查方法,充足的空氣注入雖可打開管腔,提高視野,但是過量充氣可使結腸延長或形成彎角,結腸鏡在彎角部位易形成襻環,造成進境時牽拉系膜。此外,過量空氣注入時,腸管的壓力升高,腸道黏膜血流量減少,將造成結腸缺血及痙攣,可造成患者腹痛和腹部不適感。由于對腹痛的恐懼,部分患者要求鎮靜下行結腸鏡檢查,甚至拒絕檢查,影響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了減輕腹痛,提高結腸鏡用于結直腸癌篩查的接受度,逐漸出現了注CO2結腸鏡、注水式結腸鏡、細口徑內鏡及鎮靜結腸鏡等新技術。
Carter在1952年首次提出將CO2氣體注入結腸,由于CO2溶解度明顯高于空氣,可通過結腸黏膜迅速吸收進入血液,并通過呼吸迅速排出,可減輕腹痛,但是CO2的儲存、運輸等花費會增加患者和醫院的負擔,使注CO2結腸鏡目前并沒有在臨床中廣泛開展。相比較注氣式結腸鏡來說,注水式結腸鏡成本低,操作簡單,但檢查中水量的多少沒有明確的規定,常需內鏡醫師視腸道清潔情況以及進境的困難程度決定;而且撤鏡時須吸除進鏡時注入的大量溫水,導致檢查時間明顯延長;對于腸道準備不充分的患者,由于殘留的混有排泄物的污水使腸腔內可視度下降,從而可能降低檢出細微黏膜損害的能力。由于麻醉風險、術后護理及麻醉價格等原因,鎮靜或麻醉結腸鏡并不適合大多數患者。目前,細口徑內鏡應用于成人的結腸檢查仍處于探索階段,需進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
以上結腸鏡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腹痛,但都需將較長一段管路插入至回盲部,侵入性大,穿孔、出血、心肺相關并發癥不可避免。同時,腸鏡非常笨拙,操作極不方便。此外腸鏡操作存在學習曲線,每人操作不一,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腸鏡活檢及診斷依據醫師主觀經驗,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誤診可能。因此如果能發明出智能腸鏡,這將有著廣泛的應用空間。目前王懷成發明的智能仿生腸鏡雖然提出了將仿生爬行裝置與膠囊腸鏡的結合,然而其應用價值有限。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體與“麥芒”仿生聯合動力下行逆向結腸檢查的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磁體與“麥芒”仿生聯合動力下行逆向結腸檢查的裝置,包括膠囊內鏡1,在膠囊內鏡1外套有一個具有磁性的載體套3,載體套3包覆膠囊內鏡1的后端和側面,載體套3的外側面設置有若干尾須2,所述尾須2在載體套3上,沿載體套3的軸形成聚攏效果,聚攏頭端朝向膠囊內鏡1的牽引方向,從而在牽引反方向上形成阻力,所述載體套3的尾端邊沿連接帶有刻度線的外套管4,尾端中心連接內芯5,內芯5的尾端有把手7。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未經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942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