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離子色譜儀及其進樣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88429.0 | 申請日: | 2018-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938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李佳;張維維;孫志恒;邢冰心;陸金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96 | 分類號: | G01N30/96;G01N30/18;G01N30/06;G01N30/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 地址: | 518132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離子色譜儀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離子色譜儀及其進樣方法。該離子色譜儀包括:本體以及與所述本體連接的進樣針,所述進樣針包括針管、設于所述針管的管壁表面的超聲片、以及設于所述超聲片表面的金屬薄膜,在雙氧水進樣過程中,通過金屬薄膜催化雙氧水的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所述超聲片對雙氧水持續提供超聲波動,起到溶液脫氣功能,去除雙氧水分解時產生的氧氣,將雙氧水中的氧氣濃度降低至離子色譜儀檢測的絕對安全及測試性能穩定的范圍內,因此雙氧水在進樣過程中不會氧化離子色譜儀中的系統管路,防止氧氣堵塞離子色譜儀中的離子色譜柱,提高檢測穩定性和靈敏度,保證生產原材料的質量以及生產工藝、監控等過程測試的一致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離子色譜儀及其進樣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因具有高畫質、省電、機身薄及應用范圍廣等優點,已經逐步取代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CRT)顯示屏,被廣泛的應用于手機、電視、個人數字助理、數字相機、筆記本電腦、臺式計算機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顯示裝置中的主流。
現有市場上的液晶顯示器大部分為背光型液晶顯示器,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Backlight Module)。液晶顯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薄膜晶體管陣列基板(Thin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與彩色濾光片(ColorFilter,CF)基板之間灌入液晶分子,并在兩片基板上施加驅動電壓來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轉方向,以將背光模組的光線折射出來產生畫面。
在TFT-LCD制造過程中,雙氧水是一款重要的原料,為保證產品質量、優化制造工藝水平,雙氧水的質量甚為關鍵,因此在制作過程中作為常規監測指標之一的就是雙氧水中的原有陰離子含量,生產后雙氧水中陰離子也需要作為控制因子。
現有的溶液中陰離子測試方法主要是靠滴定分析,電位分析等方法,但是都存在檢出限較差,操作繁瑣,干擾無法分清等局限性,而離子色譜法則較好的規避了這幾個問題,能夠較好地保證檢出限,較好地分離出各離子峰型,操作也甚是方便。但是采用離子色譜法測試雙氧水中的陰離子則會面臨幾個問題:1、離子色譜儀中的雙氧水氧化系統管路會使離子色譜柱氧化失效;2、雙氧水在系統管路中分解生成氧氣堵塞離子色譜柱,使系統壓力增大,測試效果偏差。
因此,為了更好的檢測雙氧水中的陰離子,監控生產原材料質量,需要優化離子色譜分析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離子色譜儀,將雙氧水中的氧氣濃度降低至離子色譜儀檢測的絕對安全及測試性能穩定的范圍內,提高檢測穩定性和靈敏度,保證生產原材料的質量以及生產工藝、監控等過程測試的一致性。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離子色譜儀的進樣方法,將雙氧水中的氧氣濃度降低至離子色譜儀檢測的絕對安全及測試性能穩定的范圍內,提高檢測穩定性和靈敏度,保證生產原材料的質量以及生產工藝、監控等過程測試的一致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離子色譜儀,包括:本體以及與所述本體連接的進樣針;所述進樣針包括針管、設于所述針管的管壁表面的超聲片、以及設于所述超聲片表面的金屬薄膜。
所述針管的端部形成有螺紋,所述進樣針通過螺紋與本體連接。
所述進樣針還包括與超聲片連接的接口,該接口與一同步觸發開關電性連接,所述同步觸發開關與一超聲電源電性連接。
所述超聲片的材料為金屬。
所述金屬薄膜的材料為鉑。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離子色譜儀的進樣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842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