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85611.0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689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國勤;孫建國;王東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帥豐飼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彈狀病毒 抗病 群體選育 群體 抗病品種選育 抗病能力 抗病群體 生產單元 生長 親魚 制備 魚苗 成活率 繁殖 后代 感染 養殖 | ||
1.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1步、抗病群體制備
采用自然選擇或人工感染途徑獲得抗病群體;其中,自然選擇途徑是在發病旺季,收集彈狀病毒病發病后存活的魚苗進行培養;人工感染途徑是在飼料中添加彈狀病毒感染魚苗;
第2步、以生產單元為基礎的群體選育
將第1步感染彈狀病毒后的魚苗分為各個生產單元,從魚苗到親魚,分別在30日齡、60日齡、90日齡、120日齡進行4次篩選,最終選擇存活率高、體格健壯、無病菌感染、色澤好、性腺發育良好的生產單元作為配種親本,在整個選育過程中,采用養殖網箱進行養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計,所述飼料包括魚骨粉8~15份、卵磷脂1~3份、酵母1~2份、豆粕2~9份、油茶籽3~5份、維生素C 1~4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人工感染途徑,飼料中彈狀病毒的添加量為飼料總質量的0.1~0.5%。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中的養殖網箱設置4個級別,第一級別的養殖網箱設為2-4個,其余各級別的養殖網箱均設為1個,各級別的養殖網箱均用來投放不同重量的魚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中4次篩選的具體步驟為:
第1次篩選,將第1步存活的魚苗按體重分為2-4組,分別置于第一級別養殖網箱中培養,網箱內的投放密度為2~3萬尾/畝,入養殖網箱第2天開始投喂鮮活餌料,日投餌量為在池魚體重的5~11%,每天投喂3~4次;
第2次篩選,待魚苗培育至4-6cm后,挑選存活率高、無病菌感染、色澤好的魚苗轉至第二級別養殖網箱中,魚苗投放密度為200~300尾/箱,第一級別網箱內日投餌量為在池魚體重的10~15%,每天投喂3~4次;
第3次篩選,選取第二級別網箱內體重達到150g±5g的魚苗撈出,并投放至第三級別網箱內,魚苗投放密度為150~280尾/箱,第三級別網箱內日投餌量為在池魚體重的10~15%,每天投喂3~4次;
第4次篩選,魚苗性成熟前,對其強化培育,將第3次篩選后的魚苗轉移至親魚培育池,轉移時選留體格健壯、無外傷、無病菌感染、色澤好,活力強、性腺發育良好的群體,并統計群體的表型性狀。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型性狀包括體重、全長、體長、體寬、體厚,遺傳學特性包括個體的遺傳距離、遺傳相似度和育種值。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加州鱸魚抗彈狀病毒病群體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鮮活餌料為浮游動物、紅蟲、輪蟲中的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帥豐飼料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帥豐飼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561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魚類窒息死亡風險的確定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無公害泥鰍繁育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