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85220.9 | 申請日: | 2018-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211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得力;劉建琴;馬為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J3/36 | 分類號: | H02J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寧;孫楠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分層 直流 輸電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及方法,其包括整流側,以及與所述整流側通過不少于兩個電壓等級的直流線路連接的逆變側;所述整流側包括N個換流站單元,所述換流站單元串聯構成換流站單元組,所述換流站單元組包括第1個換流站單元、與所述第1個換流站單元串聯的第2個換流站單元、與所述第2個換流站單元串聯的第3個換流站單元直至第N個換流站單元;所述逆變側內設置有多個所述換流站單元組;所述整流側的N個所述換流站單元通過M條所述直流線路分別對應M個所述逆變側。本發明能夠增加大容量送端的送出效率,有利于節約基建投資并有效利用換流站單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力系統輸配電技術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按照蒙-中、中-韓、韓-日三個聯網工程統籌規劃的思路,為盡可能減小對過境電網的影響,采用多端混合直流方式實現一個送端(蒙古)、三個受端。
目前直流輸電的接入方式采用按線路電壓最高等級經輸電線路將電能輸送到另一個站的常規方式,換流器組件之間并不經輸電線路引出并輸送電能到另外站點。
然而,這種常規接線會導致換流站重復建設或換流站單元無法有效利用。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及方法,其不僅能夠減少換流站的重復建設,還能夠改善換流組件的有效利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包括整流側,以及與所述整流側通過不少于兩個電壓等級的直流線路連接的逆變側;所述整流側包括N個換流站單元,所述換流站單元依次串聯構成換流站單元組;所述逆變側內設置有多個所述換流站單元組;所述整流側的N個所述換流站單元通過M條所述直流線路分別對應M個所述逆變側;其中,N=2,且N=M=2。
進一步,所述直流線路的電壓等級為M個。
進一步,所述換流站單元均包括依次串聯的換流母線、換流變壓器和換流器;每個所述換流器均與一個所述換流變壓器連接。
進一步,所述換流站單元為一個或多個并聯。
進一步,所述換流器采用電網換相換流器LCC或電壓源型換流器VSC。
進一步,所述系統為單極結構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或雙極結構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
進一步,所述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為單極結構混合分層直流輸電系統,該系統的1個整流側包括R個換流站單元,S個逆變側及S個電壓等級的直流線路;所述整流側第1個換流站單元的一端接地或接金屬回線,所述整流側第1個換流站單元的另一端與所述整流側第2個換流站單元的一端連接,且通過所述直流線路和第1個所述逆變側內換流站單元組一端連接或不連接,如果連接則所述第1個逆變側內換流站單元組另一端采用接地或接金屬回線;所述整流側第x個換流站單元與所述整流側第x+1個換流站單元的一端連接,所述整流側第x個換流站單元的另一端通過所述直流線路和第y個所述逆變側內換流站單元組一端連接或不連接,如果連接則所述第y個逆變側內換流站單元組另一端采用接地或接金屬回線;所述整流側第R個換流站單元的另一端通過所述直流線路和第S個所述逆變側內換流站單元組一端連接,所述第S個逆變側內換流站單元組另一端采用接地或接金屬回線;其中,R-1=x=2,S-1=y=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未經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522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