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發送RLC層狀態報告的方法和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84302.1 | 申請日: | 2018-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109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洪成杓;崔宇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KT |
| 主分類號: | H04W24/10 | 分類號: | H04W24/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小衡;王天鵬 |
| 地址: | 韓國京畿***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發送 rlc 狀態 報告 方法 設備 | ||
公開了一種用于在下一代無線接入網絡中有效地生成和發送或接收無線電鏈路控制(RLC)狀態報告的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終端發送RLC狀態協議數據單元(PDU)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從基站接收RLC數據單元;配置RLC狀態PDU,其指示是否接收到包括否定應答(NACK)序號字段和NACK范圍字段中的至少一個的RLC數據單元;并將所述RLC狀態PDU發送到基站。
相關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要求于2017年4月28日和2018年3月22日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號10-2017-0054976和10-2018-0033007的優先權,為了所有目的通過引用將其并入本文,如同在此完全闡述一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在下一代無線接入網絡中有效地生成、發送和接收無線電鏈路控制(RLC)狀態報告的技術,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根據下一代無線接入網絡中的RLC實體功能的改變來減少用于RLC狀態報告的負載的方法和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系統的演進,諸如公司和個人的消費者已經使用了一系列無線終端。
針對基于諸如長期演進(LTE)、LTE-Advanced和5G等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的移動通信系統,需要能夠發送和接收諸如視頻數據和無線數據的各種數據并且執行面向語音的服務的高速和大容量通信系統。
為此,LTE-Advanced之后的下一代無線接入網絡技術已經被開發,以用于適應至更多終端的數據發送和從更多終端的數據接收并且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QoS)。例如,暫定被命名為“5G網絡”的開發主要由3GPP進行。
特別地,需要一種確保更高速度和數據可靠性的方法,以便以低延遲可靠地提供諸如超可靠和低延遲通信(URLLC)的服務。
然而,針對5G網絡,在MAC層中執行數據單元連接功能以支持終端的快速處理。因此,當在RLC層中執行狀態報告時,發送和接收關于多個RLC數據單元的信息。
這增加了RLC狀態報告的開銷,并且不能滿足基于終端的快速處理的低延遲和高可靠性數據發送和接收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報告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層的狀態信息的方法和設備,該方法和設備能夠使系統過載最小化并且即使在應用了新的無線接入技術的網絡中也提供高度可靠的數據發送/接收功能。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數據單元連接功能在RLC層中不執行但在MAC層中執行的網絡結構中有效檢測和檢查RLC數據單元的丟失的詳細方法和設備。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終端發送RLC狀態協議數據單元(PDU)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從基站接收RLC數據單元;配置RLC狀態PDU,所述RLC狀態PDU指示是否接收到包括否定應答(NACK)序號字段和NACK范圍字段中的至少一個的RLC數據單元;并將該RLC狀態PDU發送到基站。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基站接收RLC狀態PDU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RLC數據單元發送到終端;接收指示終端是否接收到包括NACK序號字段和NACK范圍字段中的至少一個的RLC數據單元的RLC狀態PDU;并且檢查終端是否已經通過使用RLC狀態PDU正確地接收到RLC數據單元。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發送RLC狀態PDU的終端,該終端包括:接收單元,其被配置為從基站接收RLC數據單元;控制單元,其被配置為配置RLC狀態PDU,所述RLC狀態PDU指示是否接收到包括所述NACK序號字段和所述NACK范圍字段中的至少一個的RLC數據單元;以及發送單元,其被配置為將RLC狀態PDU發送到基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KT,未經株式會社KT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43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執行連接移動性調整的方法和設備
- 下一篇:一種指示功率余量報告的方法和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