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及操控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83780.0 | 申請日: | 2018-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896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廖惇利;李家昶;丁文宏;鄭憲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3/01 | 分類號: | G06F3/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珊珊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虛擬畫面 操控系統 手部 信息捕獲單元 虛擬顯示空間 操控單元 光標位置 空間生成 視線追蹤 手部位置 轉換單元 操控 視線 操作空間 辨識 追蹤 轉換 | ||
一種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及操作方法。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包括視線追蹤單元、空間生成單元、手部信息捕獲單元、轉換單元及操控單元。該視線追蹤單元用以追蹤操控者的視線。該空間生成單元用以依據該視線生成虛擬顯示空間。該手部信息捕獲單元用以辨識手部于真實操作空間的手部位置。該轉換單元用以轉換該手部位置為該虛擬顯示空間的光標位置。該操控單元用以依據該光標位置進行該虛擬畫面的操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及操控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互動科技的發展,發展出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替代實境(Substitutional Reality,SR)及混合實境(MixedReality,MR)等各種互動顯示技術。這些互動顯示技術在一些專業領域已經有一些應用,例如游戲產業、虛擬店面、虛擬辦公室、虛擬導覽等。這些互動顯示技術也可以用于教育,提供更深刻活潑的學習體驗。
在傳統的互動顯示技術中,通常是通過用戶接口(user interface,UI)操作,然而手部經常會影響到對象辨識。此外,傳統的互動顯示技術中,用戶接口都是需要實際觸碰來進行操作,而無法操控遠距離的對象,造成操控者體驗較差。
此外,在互動顯示技術中,虛擬顯示畫面應該是無窮大的,但目前卻沒有一個有效的光標操控方法來同時操作遠/近對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及操控方法,其利用視線追蹤及空間轉換的技術,以光標來操控無限延伸的虛擬畫面中的各個對象。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種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包括視線追蹤單元、空間生成單元、手部信息捕獲單元、轉換單元及操控單元。該視線追蹤單元用以追蹤操控者的視線。該空間生成單元用以依據該視線生成虛擬顯示空間。該手部信息捕獲單元用以辨識手部于真實操作空間的手部位置。該轉換單元用以轉換該手部位置為該虛擬顯示空間的光標位置。該操控單元用以依據該光標位置進行該虛擬畫面的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種虛擬畫面的操控方法。虛擬畫面的操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追蹤操控者的視線。依據該視線生成虛擬顯示空間。辨識手部于真實操作空間的手部位置。轉換該手部位置為該虛擬顯示空間的光標位置。依據該光標位置進行該虛擬畫面的操作。
為了對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圖示根據實施例的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的示意圖
圖2圖示操控系統的方塊圖。
圖3圖示根據實施例的虛擬畫面的操控方法的流程圖。
圖4A~4C說明步驟S110的動作。
圖5說明步驟S140的動作。
圖6說明步驟S150的動作。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其圖示根據實施例的虛擬畫面的操控系統100的示意圖。操控系統100例如是頭戴式顯示器、智能手機、或智慧眼鏡。操控系統100可以讓操控者在真實操作空間S0進行操作。當操控者的視線VS1對應于對象O1時,操控者在真實操作空間S0所進行的操作會對應到遠方的虛擬顯示空間S1;當操控者的視線VS2對應于對象O2時,操控者在真實操作空間S0所進行的操作會對應到遠方的虛擬顯示空間S2。
更詳細來說,操控者的手部于真實操作空間S0的手部位置L0會對應到虛擬顯示空間S1(或虛擬顯示空間S2)的光標位置L1(或光標位置L2),以依據光標位置L1(或光標位置L2)進行虛擬畫面的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37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環境感知的訓練方法和系統
- 下一篇:頭部可佩戴裝置、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