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近程雙噴頭送料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82078.2 | 申請日: | 2018-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374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明(設計)人: | 伍文進;徐中云;陳鳳騰;騰凱;阮成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工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9C64/118 | 分類號: | B29C64/118;B29C64/209;B29C64/336;B33Y30/00;B33Y40/00 |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聯專利事務所 32220 | 代理人: | 何君 |
| 地址: | 221000 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南三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近程 噴頭 機構 | ||
本發明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程雙噴頭送料機構,包括用于輸送耗材的送料機構和將耗材熔融的加熱單元,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兩個獨立的送料組件,每個送料組件的下方均設有加熱單元,經過加熱單元加熱至熔融狀態的耗材由安裝在相應的加熱單元下方的擠出噴頭擠出,所述的送料機構還包括調節送料組件松緊度的壓力調節件;送料機構與加熱單元間還設有散熱器。本發明的送料通道可調節,使得耗材擠出力更為適中;本發明所采用的散熱塊為鋁材料,并設置了導風槽,增強了喉管的散熱效果;本發明價格低廉,實用性強,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程雙噴頭送料機構。
背景技術
3D打印技術是集機、電、計算機技術、數控技術及先進材料技術于一體的先進制造技術,它因為可以加工出傳統制造技術所不可能實現的復雜零件而備受關注,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標志”。3D打印技術按照原理主要分為立體光固化法(SLA)、激光選區燒結法(SLS)、熔融沉積法(FDM)、三維印刷法(3DP)等制造工藝,其中FDM因其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便于操作以及后處理簡易等優點而受到學校、企業的青睞。現如今,3D打印技術已不再是專業部門的專利,而是朝向全民普及的方向發展,形形色色的3D打印機器層出不窮,當下流行的3D打印機主要有三角洲、UM、Prusa_I3等。3D打印機的機械機構主要采用鋁合金板材、亞克力板、鋁型材或者專門訂做的金屬框架等形式,其中鋁型材因為價格低廉、無需復雜加工過程以及便于安裝拆卸而成為廣大3D打印愛好者制作3D打印機的不二之選。單噴頭只能打印一種材料,雙噴頭卻可以打印兩種材料,比如一種支撐材料一種模型材料,或者可以打印兩種不同顏色的材料,打印時可根據需要分層打印出兩種顏色,打印出來的模型外觀更好看。
目前市面上雙噴頭送料方式常采用遠程擠出方式,擠出電機獨立空間放置,占用空間較大,實際應用時因送料距離遠,阻力較大,要求負責擠出的步進電機必須具有更大的力矩,即便如此,也會因溫度、耗材質量良莠不齊等造成堵料,此時在鐵氟龍管中內的耗材需要廢棄,從而造成了一定的耗材浪費。另外市面上的散熱大多為圓形散熱器,散熱效果不佳也會容易造成堵料。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近程雙噴頭送料機構。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近程雙噴頭送料機構,包括用于輸送耗材的送料機構和將耗材熔融的加熱單元,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兩個獨立的送料組件,每個送料組件的下方均設有加熱單元,經過加熱單元加熱至熔融狀態的耗材由安裝在相應的加熱單元下方的擠出噴頭擠出,所述的送料機構還包括調節送料組件松緊度的壓力調節件;送料機構與加熱單元間還設有散熱器。
進一步地,所述的送料機構包括框架結構的電機固定座和兩個安裝在電機固定座上的電機,兩個電機的輸出軸相對設置;每個電機的輸出軸上均設有擠出齒輪,所述的壓力調節件上固定有兩組軸承,每組所述的軸承與其中一個電機上的擠出齒輪構成一個送料組件;所述的壓力調節件為開叉的板件,兩組所述的軸承分別安裝在壓力調節件開叉板件的兩側,通過改變板件的彎曲程度來調節軸承與擠出齒輪間送料通道的大小。
進一步地,所述的壓力調節件在其未開叉處與電機固定座相固定,壓力調節件開叉板件的兩側均設有腰形孔,腰形孔與電機固定座的頂板處于同一水平位置處,電機固定座的頂板上設有卡槽,壓力調節螺釘穿過彈簧并通過所述腰形孔旋入設在卡槽內的螺母上并讓彈簧處于受壓狀態。
進一步地,安裝在電機固定座上的兩個所述電機在電機固定座兩側上下錯位安裝,壓力調節件上的兩組所述軸承與各自所對應的擠出齒輪相適配。
進一步地,所述的軸承與擠出齒輪相配合的送料通道正下方設有耗材導向柱。
進一步地,所述的散熱器固定在散熱固定塊上,所述的散熱固定塊固定在電機固定座的下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工程學院,未經徐州工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8207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