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保持光照對比度恒定的照明燈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74752.2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381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澤泓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澤泓 |
| 主分類號: | H05B33/08 | 分類號: | H05B33/0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阻 三極管 接地 光電接收管 照明燈裝置 連接電源 自動保持 照明燈 恒定的 集電極 射極 光照 環境光照度 能量利用率 電路成本 電源電壓 均勻照射 相對變化 照明區域 光照度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保持光照對比度恒定的照明燈裝置。電阻R1連接電源電壓VCC,電阻R1分別和光電接收管D1、電阻R2相連,三極管Q1基極與電阻R2相連,光電接收管D1接地,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電阻R3、電阻R5相連,三極管Q1的射極經電阻R4相連接地,電阻R3連接電源電壓VCC,三極管Q2的基極與電阻R5相連,三極管Q2的集電極經照明燈D2與電源電壓VCC連接,三極管Q2的射極接地。本發明使得在照明燈均勻照射的區域內光照度對比度相對變化絕對值不超過2.6%;可適用不同環境光照度和照明區域面積的應用場合;電路成本低廉、簡單可靠且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顯示投影領域,尤其是涉及了一種自動保持光照對比度恒定的照明燈裝置。
背景技術
屏幕顯示和影像投影廣泛運用于商業辦公、工業生產和生活娛樂等領域,該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報告顯示,僅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就高達14.62億臺,大多數手機都具有屏幕亮度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的功能。在環境光線較強時,增強照明光照度可保持顯示對比度,提高閱讀舒適感;在環境光線較強時,應降低照明光照度,過強的照明光不但會危害人眼健康,還增加了產品功耗。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當今能源危機加重,使得各行各業不得不考慮節能,低功耗已經成為衡量各項技術的關鍵指標。因此發展成本合理、穩定可靠的自適應光照對比度調節技術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自適應照度調節的顯示投影技術運用廣泛的現狀。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自動保持光照對比度恒定的照明燈裝置。
本發明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一種自動保持光照對比度恒定的照明燈裝置:
包括自適應照明電路和自適應照明結構,自適應照明電路包括光電接收管 D1,電阻R1、R2、R3、R4和R5,三極管Q1、Q2和照明燈D2;電阻R1一端連接電源電壓VCC,電阻R1另一端分別和光電接收管D1、電阻R2的一端相連,三極管Q1基極與電阻R2的另一端相連,光電接收管D1的另一端接地,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電阻R3、電阻R5的一端相連,三極管Q1的射極經電阻 R4相連接地,電阻R3的另一端連接電源電壓VCC,三極管Q2的基極與電阻 R5的另一端相連,三極管Q2的集電極經照明燈D2與電源電壓VCC連接,三極管Q2的射極接地。
本發明中,光電接收管D1、電阻R3和照明燈D2均與電源電壓VCC相連,電阻R1和R4均接地。電源電壓VCC相當于電源正極,地相當于電源負極。
本發明在現有照明燈中加入光電接收管和三極管構成自適應照明電路,環境光照度增強時照明燈光照度增強,環境光照度減弱時照明燈光照度減弱,從而保持光照對比度(照明燈光照度和環境光照度之比)不變,實現了自動保持光照對比度恒定的效果。
本發明設置了自適應照明結構,所述的自適應照明結構包括:光電接收管 D1放置在照明燈D2的陰影(即照明燈光照射范圍以外的區域)處。
所述的光電接收管D1反向偏置布置于電源電壓VCC和地之間,光電接收管D1的負極端連接電阻R1,光電接收管D1的正極端接地。
所述的三極管Q2的集電極與照明燈D2的負極端連接,照明燈D2的正極端連接電源電壓VCC。
所述的照明燈D2為將電能轉化為光能且伏安特性曲線具有類恒壓特點的器件,包括但不限于發光二極管、LED燈等。
所述的光電接收管D1為將光轉化為電流的器件,包括但不限于光電二極管、光電三極管等。
所述的電源電壓VCC為直流恒壓電源。
所述的三極管Q1與Q2均為NPN型三極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澤泓,未經林澤泓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747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