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紫外線制備納米氣泡臭氧水的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74553.1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254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新;阿布擁宗;王一卓;章一蒙;王戀;喬維川;虞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F3/04 | 分類號: | B01F3/04;B01F3/22;B01F5/02;B01F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 地址: | 210037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漩渦流 臭氧水 氧氣 導入管 導出管 發生裝置 納米氣泡 紫外線燈 紫外線 水中 制備 額外添加劑 納米氣泡水 紫外線照射 保鮮效果 充分混合 底部側面 底部中心 頂部開口 轉化效率 氧化力 臭氧 殺菌 纏繞 外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紫外線制備納米氣泡臭氧水的裝置,其結構包括水導入管、氧氣導入管、漩渦流腔、漩渦流發生裝置、紫外線燈、臭氧水導出管;其中漩渦流發生裝置的內部設有漩渦流腔,漩渦流腔的底部側面連接有水導入管,底部中心連接氧氣導入管;漩渦流腔的頂部開口連接臭氧水導出管,臭氧水導出管的外部纏繞有紫外線燈。優點:1)設計漩渦流腔將氧氣與水充分混合,形成納米氣泡水,水中氧氣含量大幅度提高;2)采用紫外線照射將水中氧氣變為臭氧,轉化效率高,無需額外添加劑;3)產生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續時間較長,能夠長期維持殺菌保鮮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紫外線制備納米氣泡臭氧水的裝置,屬于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臭氧因其強氧化能力而被用于各種領域,例如用于殺菌、除臭、維持食品新鮮度等方面?,F有的產生臭氧的方法,一般采用對含有氧的氣體照射紫外線,使氣體中的氧吸收紫外線而產生臭氧。
然而,由于臭氧是不穩定的,在氣體狀態下,氧化能力的持續時間很短。但是,將臭氧混合到水中而得到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續時間比臭氧氣體長,并且與氧化對象物的附著性良好,因此常常用于醫療消毒和維持食品的新鮮度。現有技術通過鼓泡將臭氧吹入水中并攪拌產生臭氧水,但單純的攪拌方法產生臭氧水的氧化能力持續時間僅在數十分鐘左右,無法長期維持殺菌效果和保鮮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能夠生產氧化能力持續時間較長的納米氣泡臭氧水的制造裝置,并綜合紫外線照射設備提高生產效率,克服現有技術生產的臭氧水臭氧含量低、氧化能力不足的缺點。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利用紫外線制備納米氣泡臭氧水的裝置,其結構包括水導入管1、氧氣導入管2、漩渦流腔3、漩渦流發生裝置4、紫外線燈5、臭氧水導出管6;其中漩渦流發生裝置4的內部設有漩渦流腔3,漩渦流腔3的底部側面連接有水導入管1,底部中心連接氧氣導入管2;漩渦流腔3的頂部開口連接臭氧水導出管6,臭氧水導出管6的外部纏繞有紫外線燈5。
本發明的優點:
1)設計漩渦流腔將氧氣與水充分混合,形成納米氣泡水,水中氧氣含量大幅度提高;
2)采用紫外線照射將水中氧氣變為臭氧,轉化效率高,無需額外添加劑;
3)產生的臭氧水的氧化力持續時間較長,能夠長期維持殺菌保鮮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利用紫外線的納米氣泡臭氧水的制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水導入管、2是氧氣導入管、3是漩渦流腔、4是漩渦流發生裝置、5是紫外線燈、6是臭氧水導出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利用紫外線的納米氣泡臭氧水的制備裝置,其結構包括水導入管1、氧氣導入管2、漩渦流腔3、漩渦流發生裝置4、紫外線燈5、臭氧水導出管6;其中漩渦流發生裝置4的內部設有漩渦流腔3,漩渦流腔3的底部側面連接有水導入管1,底部中心連接氧氣導入管2;漩渦流腔3的頂部開口連接臭氧水導出管6,臭氧水導出管6的外部纏繞有紫外線燈5。
所述的漩渦流腔3呈圓錐狀,漩渦流腔3的中心軸線與臭氧水導出管6的中心軸線相垂直,水導入管1的出口設于漩渦流腔3的切線側表面,以便形成漩渦流。
所述的臭氧水導出管6為透光材質,便于紫外線充分照射通入其中的納米氣泡水。
所述的紫外線燈5包括若干個紫外線LED燈單元,紫外線燈5以螺旋狀緊密纏繞在臭氧水導出管6的外側,保證紫外線照射充分;紫外線燈5照射的紫外線波長為130nm~200nm,優選波長為185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未經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745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