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及其定位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74345.1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415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30 |
| 發明(設計)人: | 邱麗娟;韓德志;韓佳楠;閆洪睿;蘇伯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Q1/6895 | 分類號: | C12Q1/6895;C12Q1/6869;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劉奇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豆 主效 群體 構建 全基因組水平 遺傳連鎖圖譜 基因型鑒定 測序技術 大豆品種 分子標記 全基因組 物理位置 遺傳圖譜 育種選擇 主效QTL 親本 性狀 應用 篩選 參考 覆蓋 開發 | ||
本發明提供了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及其定位方法和應用,屬于QTL定位、分子標記開發以及在大豆品種資源基因型鑒定及育種選擇等方面的利用領域。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被定位在大豆第8號染色體上,物理位置為35560353~38482164之間。大豆抗炸莢主效QTL的定位方法,利用SLAF?seq測序技術,在大豆全基因組水平上篩選SLAF標記,發掘本群體中與炸莢相關的QTLs。利用炸莢大豆和抗炸莢大豆為親本的RIL7群體為材料,構建覆蓋大豆全基因組的高密度遺傳連鎖圖譜,對該群體的抗炸莢性狀進行QTL定位,獲得和抗炸莢相關的QTLs,除此之外,高密度遺傳圖譜的構建以及確定本群體特有的炸莢相關的新的QTLs,為大豆有效的QTL定位提供了參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QTL定位領域,具體涉及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及其定位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炸莢對于具有莢果的野生植物的種子傳播是必不可少的,對野生植物來說,種子傳播是野生植物生存繁衍的一個必須過程,它為后代提供了充足的生長空間和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存活的機會(Fuller 2007)。然而,在栽培作物中,炸莢將導致嚴重減產,因為種子炸莢不能進行收獲。在農民種植和收獲期間,希望在收獲前保留莢,抗炸莢是與作物產量相關的無意識選擇的一個性狀(Hancock and Hancock 2003;Harlan et al.1973)。因此在作物馴化過程中,抗炸莢是一個重要的馴化性狀(Hideyuki et al.2012)。盡管在作物馴化期間,我們嚴格篩選,避免炸莢,但在收獲前炸莢仍是育種中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Christiansen et al.2002)。盡管作物抗炸莢在遺傳育種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關于作物抗炸莢的基因知之甚少(Funatsuki et al.2014)。
在過去的20年中,已經確定了一系列與大豆炸莢相關的QTL位點。迄今為止,大量研究使用RFLP(Bailey et al.1997)和SSR標記(Funatsuki et al.2006)等方法,利用重組自交系定位大豆炸莢相關QTLs,表明大豆炸莢是由主效QTL和一些微效QTLs控制的。由于群體的遺傳背景不同,不同的基因控制炸莢,抗炸莢特性體現為單個隱性主效基因或者多個基因控制(Kang et al.2005)。Bailey等人利用重組自交系(RILS)首次發現了存在于16號染色體上的一個主效QTL,并且發現了一些微效QTLs,分別位于2號,15號,19號染色體上(Bailey et al.1997),經過精細定位,候選基因Glyma16g25580控制炸莢,并命名為Pdh1(Pod dehiscence 1)(Funatsuki et al.2014)。同時,研究發現了大豆中的一個主效NAC基因Glyma.16g019400,命名為SHAT1-5,也調控大豆炸莢(Dong et al.2014)。Kang等人通過兩組RILs,使用SSR標記,重新定位到了三個新的微效QTLs,分別位于5號,10號和14號染色體上(Kang et al.2009)。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的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及其定位方法和應用,使所述抗炸莢主效QTLqPD08-1具有好的穩定性。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所述qPD08-1被定位在大豆第8號染色體上,物理位置為35560353~38482164之間;
所述35560353~38482164的遺傳距離為65.316~65.971cM。
本發明提供了所述的大豆抗炸莢主效QTLqPD08-1的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以炸莢大豆和抗炸莢大豆為親本構建第五代和第六代重組自交系,將炸莢大豆、抗炸莢大豆與第五代重組自交系同時播種,將炸莢大豆、抗炸莢大豆與第六代重組自交系同時播種,得到兩年的炸莢大豆、抗炸莢大豆和重組自交系大豆樣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743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