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在線深度學習SLAM的圖像云計算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73550.6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218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迪;楚英;王世勇;楊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73 | 分類號: | G06T7/73;G06V10/764;G06V10/82;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陳宏升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在線 深度 學習 slam 圖像 計算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在線深度學習SLAM的圖像云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采集圖像數據并存儲;提取關鍵幀上傳;將圖像數據構建數據集并進行訓練,得到最優卷積神經網絡參數;提取實時圖像特征點進行識別,對相鄰幀圖像進行特征點匹配;圖像特征點通過迭代,得出最佳匹配變換矩陣,利用位置姿態信息糾正,得到相機位姿變換;通過點云數據的配準和位置姿態信息,得到最優位姿估計;通過矩陣變換將位姿信息變換到一個坐標系,得到地圖信息;精度不夠的區域重復前面步驟;客戶端顯示結果,同時進行在線調整;本發明將圖像處理、深度學習訓練和SLAM利用云計算技術并行化,提高圖像處理、定位與建圖的效率及準確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圖像處理研究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在線深度學習SLAM的圖像云計算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移動機器人的發展,人們對其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如:無人駕駛、掃地機器人、3D打印、刑偵現場記錄等方面,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現有技術中,由于存在傳感器精度低、計算量大等問題,會花費大量時間,而且不夠完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基于三維視覺的SLAM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力。
近年來,深度學習發展迅猛,在棋類博弈和一些模擬游戲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云計算的出現使得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成為可能,深度學習作為機器學習領域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將影響人工智能等其他領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基于在線深度學習SLAM的圖像云計算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在線深度學習SLAM的圖像云計算系統。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基于在線深度學習SLAM的圖像云計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采集圖像數據,并將圖像數據存儲在存儲器中;
S2、對存儲器中的圖像數據提取關鍵幀,將關鍵幀上傳至云計算平臺;
S3、將云計算平臺上的歷史數據構建數據集,利用MapReduce訓練卷積神經網絡對數據集進行訓練,得到最優卷積神經網絡參數;
S4、用最優卷積神經網絡參數對實時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即在云計算平臺上提取實時獲取圖像的實時關鍵幀作為Storm的輸入源,利用最優卷積神經網絡參數,提取圖像特征點,對每幀圖像特征點進行識別,對相鄰幀圖像進行特征點匹配;
S5、利用RANSAC算法進行圖像特征點篩選,通過迭代,計算出最佳匹配變換矩陣,同時利用慣性測量單元IMU提供的位姿信息進行糾正,得到圖像處理后計算得到的位姿信息;
S6、利用算法ICP通過點云數據的配準,改善初始位位姿估計的效果,同時利用慣性測量單元IMU提供的位姿信息,當圖像處理后計算得到的位姿信息與IMU測量位姿信息相差小于閾值時,將兩者進行1比1的加權平均;當圖像處理后計算得到的位姿信息與IMU測量位姿信息相差大于閾值時,兩者數據進行擴展卡爾曼濾波優化,得到最優位姿估計;根據最優位姿估計,物體實現自主定位和自主導航;
S7、通過矩陣變換將位姿信息變換到一個坐標系下,進而得到該場景的地圖信息;將精度精度不足,即誤差大于M的區域實時反饋到云計算平臺,M=10mm,從圖像數據采集層獲取二次關鍵幀,并重復步驟S4至步驟S7;
S8、創建不同面向問題的視圖,服務層通過對數據實時層數據和圖像批處理層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將結果傳遞到客戶端,同時根據實時采集的數據進行在線調整。
在步驟S1中,所述圖像數據采集由RGBD攝像頭采集;所述圖像數據包括RGBD圖像和深度圖像;所述圖像采集,通過圖像數據采集層利用流媒體服務器的圖像流,將拍攝的圖像數據存儲到存儲系統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7355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