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毛衣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71552.1 | 申請日: | 2018-04-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26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衛 | 申請(專利權)人: | 桐鄉慕尚服飾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14 | 分類號: | D04B1/14;D04B1/10;D04B1/12;D02G3/04;A41D1/04;A41D31/00;D01F2/10;D01F1/10;D06M11/74;D06M13/513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徐鳳艷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興***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針織線 毛衣 包芯 毛衣本體 顯色層 內層 編織 相變儲能材料 領口 中間包覆層 保暖效果 復合纖維 環境變化 夜光纖維 包裹層 防靜電 抗輻射 石墨烯 遠紅外 調溫 | ||
1.一種多功能毛衣,包含由細針織線編織而成的毛衣本體下部、毛衣領口和毛衣袖,以及由所述細針織線和粗針織線相互編織而成的毛衣本體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細針織線由包芯a1以及包裹層a2構成,所述粗針織線由內層包芯b1、中間包覆層b2以及最外顯色層b3構成;通過4-8行所述細針織線以及1行所述粗針織線交替編織使得所述毛衣本體上部呈現菱形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毛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a1由中空尼龍纖維以及填充于尼龍中空纖維的中空部分的至少一根儲熱調溫纖維構成;儲熱調溫纖維為通過在黏膠紡絲液中添加相變材料微膠囊而制備的相變儲能黏膠短纖維,相變材料微膠囊的平均粒徑為300-600納米;黏膠紡絲液中使用的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相變材料微膠囊和再生纖維素纖維的質量百分比為5~30:60~9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毛衣,其特征在于,由兩股羊毛與馬海毛混紡纖維以及兩股抗菌纖維通過S型加捻、Z型加捻或者S型+Z型混合加捻方式形成的所述包裹層a2包覆所述包芯a1。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毛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針織線由內層包芯b1為至少兩根石墨烯復合纖維混合交織在一起構成。
5.所述石墨烯復合纖維的制備過程為:將紡織纖維浸泡于濃度為10%-20%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溶液中4小時,置于60℃烘箱中干燥,從而對紡織纖維表面活性進行改性;將制備得到的石墨烯使用分散劑進行均勻分散形成石墨烯分散液,分散劑采用羧甲基纖維素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羧甲基纖維素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的質量百分比為30-40:60-70,分散劑占石墨烯重量的12%-15%;將改性后的紡織纖維浸泡在石墨烯分散液中4小時,置于55°C烘箱中烘干,即得石墨烯復合纖維。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毛衣,其特征在于,由3-5股所述羊毛與馬海毛混紡纖維以及3-5股所述抗菌纖維通過S型加捻、Z型加捻或者S型+Z型混合加捻方式形成的所述中間包覆層b2包覆所述內層包芯b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毛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顯色層b3由至少十五根夜光纖維通過捻合纏繞在所述中間包覆層b2外部構成,所述中間包覆層b2的部分外表面未被夜光纖維覆蓋,夜光纖維的細度為10tex。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多功能毛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夜光纖維為聚丙烯稀土發光纖維、聚酰胺稀土發光纖維、聚酯稀土發光纖維、Lyocell稀土發光纖維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所述稀土為納米級粒子的稀土類金屬元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桐鄉慕尚服飾有限公司,未經桐鄉慕尚服飾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7155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面效應的緯編保暖織物及其生產方法
- 下一篇:抗靜電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