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河流雙槽硬化河床互換停流清沙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9541.X | 申請日: | 2018-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29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2 |
| 發明(設計)人: | 吳彥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彥民 |
| 主分類號: | E02B3/02 | 分類號: | E02B3/02;E02B8/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1162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河床 清沙 硬化 黃河 蓄水壩 河流 雙槽 互換 強壓 合適距離 河流清淤 控水閘門 雙槽并行 沉沙池 入口處 水閘門 改道 干水 泥沙 河道 河水 分行 上游 交換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流清淤,尤其是黃河清沙的河流雙槽硬化河床互換停流清沙裝置?,F舉一例說明:在黃河小浪底工程下游沿現河道或古今“黃河改道”建成雙槽并行或分行鋼混硬化河床,各個河床入口處裝有控水閘門,河床隔合適距離設有沉沙池及底部裝有排沙閘門的多功能蓄水壩,兩河槽間通道設有通船、調水閘門;必要清沙時,自運沙目的地蓄水壩上游逐一打開壩底排沙閘門,泥沙隨河底強壓水流沖至下游用沙目的地,沖凈后關停該支河流,河水匯入其它硬化河床,放干水即可清沙護河;如此同樣方法交換停流,其余河床亦可清沙,方便實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流雙槽硬化河床互換停流清沙裝置。
背景技術 大中型河流及水庫,尤其是黃河,水大流急,含沙量高,泥沙沉積嚴重,消除困難,中下游甚至出現“懸河”現象等安全隱患。
為解決這個問題,通常的做法是在黃河中上游大量建造水庫,以蓄水攔沙,防洪截流,確有巨大收效。但長期大量泥沙沉積庫底,逐年增多,庫容減少,嚴重影響水庫使用壽命。若能將庫底沉沙通過有效手段(例如船載高壓水槍、振動棒、振動耙等)激蕩攪渾,或設置排沙閘門,使泥沙隨河水排入下游,可有效延長水庫正常使用壽命,但下排泥沙該如何處置呢?近日得知,古修都江堰歲修時內江、外江互換截流清沙,即截斷外江,水走內江,清理外江沙泥;反之亦可截斷內江水走外江,清理內江泥沙等切實可行的老辦法,給本發明新的技術方案的可行性、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依據。詳見2018年4月發行的總第445期今古傳奇中國超級工程大揭秘,有關都江堰內江、外江互換截流清沙的第25頁和第23頁附圖及全文共8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河流雙槽硬化河床互換停流清沙裝置,它能有效地將上游排入的泥沙遠送至下游需要的地方,為社會造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現舉一例說明。如在黃河宜選河段黃河小浪底工程下游,沿現河道(或古今“黃河改道”實用線路,如花園口炸口處沿黃泛區入淮河線路為其一河)采用深淘灘,低作壩等科學方法增大蓄水量、沉沙量、排洪量,建成兩槽(或更多)鋼筋混凝土結構硬化河床并行或分行,各引河水入海;各河床入口處連接壩體上控水閘門,河床內每隔合適距離建有堅固牢靠多功能蓄水壩;壩前及壩后床底設有沉沙池;壩體下部設有排沙孔口及排沙閘門(壩體腰部兩側可設裝有放水發電或提灌的放水孔及閘門,壩體上面中間凹形槽可通專用水陸兩棲無軌電船),壩頂架橋即是兩岸通道;河岸通外側面適當水位處,裝有適量排洪供水遠輸管道,連接附近排水河流;兩河床間通道設有通船、調水閘門。
在河床適宜排水清沙時節,上游水庫或硬化河床需清沙排淤時,可選其下游沿河附近需加固河堤、填坑造田或供河沙建材處等為近距離輸送點,此處,蓄水壩排沙閘門不要打開,依次打開其上游壩體排沙閘門,泥沙自會被河底強壓水流沖向下游;待泥沙水運至目的地,完成上游排沙任務后,關閉硬化河道入口處控水閘門,河水匯入其它硬化河床,放干清沙河床河水,便可將目的地泥沙及其上游沉沙池中未沖凈泥沙清除上岸。河床或設備維護保養后,即可打開控水閘門放水,恢復正常河流供水。
如需清理其它河床泥沙,同樣方法亦可實觀互換停流清沙工作,方便實用。
相鄰兩河床間如需通船或調整水量,即可打開兩河床間通道閘門,完成通船或調水等任務。
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具體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該裝置在主河流水庫大壩上安裝至少兩個控水閘門[1],各閘門[1]后建有硬化河床[2],兩條相鄰河床[2]中間通道裝有通船、調水閘門[3],各河床[2]內設有沉沙池[4]及多功能蓄水壩[5],壩[5]底部設有排沙孔,并裝有閘門。
打開河床[2]控水閘門[1],河水沿河床[2]、沉沙池[4]、壩[5]流向入海河流,兩河床[2]間通道閘門[3]可依需要開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彥民,未經吳彥民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954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