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產甘薯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9524.6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4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林元昆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元昆 |
| 主分類號: | A01G22/25 | 分類號: | A01G22/25;A01C21/00;A01G24/10;A01G24/22;A01G24/20;A01G24/30;C05G1/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245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甘薯 種植 薄膜 肥料 機體免疫能力 施加 人體免疫力 高產 腦血管疾病 田間管理 栽培基質 正常功能 重要器官 甘薯苗 礦物質 蟲害 地壟 基肥 漚制 芽頭 預防 肝病 發芽 收割 美觀 腫瘤 培植 食用 移植 清潔 成熟 維護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產甘薯的種植方法,所述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清明前3?5天,將甘薯苗培植在栽培基質上,然后蓋覆薄膜;(2)發芽兩寸時將芽頭露出薄膜;待苗株長度至20?30厘米時,移植至漚制完基肥的地壟上,每畝種植2000?2500株;(3)待苗株地上部分長至40?50厘米時,施加肥料,肥料的施加量為800?1000g/m2;(4)田間管理;待甘薯成熟后收割。采用本發明種植的甘薯蟲害少,清潔、美觀、礦物質豐富、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口感好,畝產高,甘薯個體達5?6斤,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硒含量高,能夠預防腫瘤、肝病等的發生,而且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維護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預防老年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作物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產量高、單個甘薯大且重的高產甘薯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甘薯原產于熱帶中美洲,其抗逆抗病性較強、生長旺盛、高產穩產、易繁易種,已在我國廣泛種植。如今我國可利用耕地面積在逐漸減少,甘薯的栽培、育種和生理研究不斷深入,農業和旅游業蓬勃發展,甘薯的保健食品不斷涌現,所以甘薯的受關注程度不斷增加。
甘薯為旋花科甘薯屬甘薯種[Ipomoea batatas(L.)Lam.],蔓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葉互生,當藤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均伏地生長,蔓長1米、3-4米或者更長,具地下塊根。
甘薯栽培時,通常先由塊根、莖蔓等繁育得到薯苗,再將薯苗植入大田,薯苗的頂尖不斷伸長形成主蔓,同時腋芽生長形成眾多的側蔓,主蔓和側蔓沿著地面匍匐生長。在生長過程中,甘薯的主蔓和側蔓相互遮蓋、纏繞,光照和透風條件較差,限制了甘薯的產量,盡管通過立體栽培(如公開號為CN101073303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甘薯支架式立體栽培方法”,公開號為CN101073304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的“甘薯懸掛式立體栽培方法”等)方法使薯蔓向空間生長和伸展能夠改善光照等環境,但是需要搭建大量的支架,成本高,且由于甘薯的藤蔓上無卷須,莖梢攀登能力較差,立體栽培時需要將薯蔓人工扎縛和纏繞在支架上,操作繁瑣,勞動力成本高。另外,無論是自然匍匐生長還是采用立體栽培,均需定期對甘薯植株進行打尖、提蔓等田間管理,人力投入大。
甘薯蔓生的生長習性也為甘薯的科學實驗研究帶來了不小的困擾。如,在甘薯的遺傳育種中,不同材料在田間相互纏繞,嚴重干擾了實驗調查,且常規種植的結薯周期長,對育成或中間材料的結薯能力、薯形、薯成分等研究時,所需的時間長,導致了育種的周期較長。另外,在甘薯植株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性研究中,由于實驗中需設計多種處理、重復,倘若薯蔓相互纏繞,不僅不同處理組之間會相互干擾,同時在試驗結果的調查時,占用空間大,且不利于試驗的操作。因此,如何改善、克服甘薯匍匐蔓生帶來的上述缺陷,對生產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現有甘薯種植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產量高、單個甘薯大且重的高產甘薯的種植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產甘薯的種植方法,所述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清明前3-5天,將甘薯苗培植在栽培基質上,然后蓋覆薄膜;
(2)發芽兩寸時將芽頭露出薄膜;待苗株長度至20-30厘米時,移植至漚制完基肥的地壟上,每畝種植2000-2500株;
(3)待苗株地上部分長至40-50厘米時,施加肥料,肥料的施加量為800-1000g/m2;
(4)田間管理;待甘薯成熟后收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元昆,未經林元昆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952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傷流量衰減率篩選再生稻品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三七藥材重茬治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