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時隙格式的確定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7524.2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918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亞飛;李俊超;張鵬;張長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馮艷蓮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格式 確定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時隙格式的確定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當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小于Ref?SCS時,配置出的目標BWP的時隙的時隙格式不滿足DL?Unknown?UL pattern時隙格式的問題。該方法包括:在目標帶寬部分BWP的時隙中,根據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第1個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確定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在所述目標BWP的時隙中,根據所述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第K個時隙的上行時域資源,其中K是Ref?SCS和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的比值,確定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上行時域資源;在所述目標BWP的時隙中,除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和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上行時域資源以外的資源中包括未知資源。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時隙格式的確定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為了在載波中支持更多的業務類型和/或通信場景,基站在載波中配置的多個帶寬部分(bandwidth part,BWP),上述多個BWP中的每個BWP可以獨立配置系統參數(numerology),基站可以為一個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配置一個或多個BWP,其中,所述numerology中包括以下至少一項:子載波間隔或循環前綴(cyclic prefix,CP)。即對于任一UE,在一個載波上可以配置一個或多個BWP,每個BWP配置的Numerolog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現有技術中,基站可以為UE配置一個子載波間隔作為參考子載波間隔(Ref-SCS),根據該參考子載波間隔以及該參考子載波間隔的時隙格式(slot format),確定該UE的其他子載波間隔的目標BWP的時隙格式。當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大于或等于Ref-SCS時,可以根據參考子載波間隔的時隙格式確定出滿足需要的目標BWP的時隙格式,但當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小于Ref-SCS時,如何配置出滿足需要的時隙格式的目標BWP,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時隙格式的確定方法及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當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小于Ref-SCS時,配置出的目標BWP的時隙的時隙格式不滿足DL-Unknown-UL pattern時隙格式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時隙格式的確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目標帶寬部分BWP的時隙中,根據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第1個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確定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其中,所述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對應的一個時隙長度等于K個所述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時隙長度之和,所述參考子載波間隔和所述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的比值為K,K=2n,n為正整數;在所述目標BWP的時隙中,根據所述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第K個時隙的上行時域資源,確定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上行時域資源;在所述目標BWP的時隙中,除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和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上行時域資源以外的資源中包括未知資源。
通過上述方法,用戶設備根據參考子載波間隔以及所述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時隙的時隙格式,確定了子載波間隔小于參考子載波間隔的目標BWP的時隙長度以及目標BWP的時隙的時隙格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當目標BWP的子載波間隔小于參考子載波間隔時,無法配置出滿足DL-Unknown-UL pattern時隙格式的目標BWP的時隙的時隙格式的問題,從而可以節省資源開銷,提高資源利用率,并提高系統傳輸速率。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在所述目標BWP的時隙中,根據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第1個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和未知資源確定所述目標BWP的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
通過該方法,用戶設備根據參考子載波間隔對應的第1個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和未知資源,確定目標BWP的時隙的下行時域資源,解決了參考子載波間隔大于目標BWP所配置的子載波間隔時的時域資源指示問題,使得一個載波上配置多個BWP時的時域資源指示更加靈活高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75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