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7345.9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400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4 |
| 發明(設計)人: | 汪應玲;羅紹華;莊蕾;李娜;周一鳴;李媛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4B38/06 | 分類號: | C04B38/06;C04B33/135;C04B33/132;C04B3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易捷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13 | 代理人: | 韓國勝 |
| 地址: | 110169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曝氣生物濾池 陶粒濾料 鐵尾礦 污水處理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焙燒 混合造粒 綠色環保 生物掛膜 水力沖擊 陶粒表面 污水凈化 以廢治廢 粉煤灰 含泥量 造孔劑 粘接劑 可溶 吸附 質輕 去除 鹽酸 粗糙 水污染 污染物 緩解 污染 | ||
本發明屬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及污水凈化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料及其制備方法。該陶粒濾料的制備方法采用鐵尾礦為主要原料、并添加粉煤灰、粘接劑和造孔劑,經混合造粒后焙燒制成。本發明的陶粒表面粗糙多孔、比表面積大、易于生物掛膜,有利于吸附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時其質輕,含泥量小,鹽酸可溶率低,可長期承受水力沖擊,穩定性好,是一種優良的污水處理用曝氣生物濾池填料。本發明的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制備方法簡單,工藝綠色環保,在減少鐵尾礦處置不當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同時,緩解我國水污染現象嚴重的現狀,實現“以廢治廢”,為鐵尾礦綜合利用與污水處理相結合提供新思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及污水凈化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 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鐵精礦市場價格不斷上升,低品位鐵礦也相應具備了一定的 開采價值,特別是在資源利用意識強的國有大型及地方重點鐵礦企業中, 開采富礦的同時對貧礦的開采,致使更多鐵尾礦的排出。然而,我國目 前鐵尾礦的利用速度不足其增長速度的17%,解決鐵尾礦大量堆積帶來 的經濟、安全、環境等方面的問題變得十分緊迫。生產以鐵尾礦為原料 的陶粒是有效解決鐵尾礦堆積問題的途徑之一。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界各類生物賴以生存的必要保障。我國是一 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 均水平的1/4。其次,工業生產產生的污水和生活廢水是水污染的主要部 分,將陶粒濾料應用于曝氣生物濾池中凈化污水、處理廢水是減少環境 污染,增加水資源重復使用率的方法之一。
陶粒因質輕、強度高、化學和熱穩定性好的優良性質,廣泛應用于 建材、飲食衛生、農業、工業過濾等領域。目前,陶粒的制備中主要以 黏土和頁巖等為主要原料。按照這些原料配比進行陶粒生產必將大量消 耗土地資源。選用鐵尾礦為主要原料制備陶粒也已報道,但以鐵尾礦為 主要原料,粉煤灰為輔料,高嶺土為粘結劑的陶粒制備工藝還未見報道。 具體的如以下中國專利申請公開的陶粒制備方法,有一些利用到了鐵尾 礦,但均沒有利用粉煤灰,依然存在消耗土地資源大,無法解決粉煤灰 堆積的問題。
CN201610638255.X公開了一種利用低硅鐵尾礦制備多孔陶粒及其 制備方法,主要原料為鐵尾礦、發泡劑、污泥,沒有添加粉煤灰和高嶺 土。
CN201210314981.8公開了一種利用低硅鐵尾礦制備多孔陶粒及其制 備方法,主要原料為低硅鐵尾礦粉、造孔劑、粘土,沒有添加粉煤灰。
CN201310123432.7公開了一種煤矸石/高嶺土陶粒混凝土空心保溫 砌塊及其制備方法,主要原料為煤矸石、高嶺土,沒有添加鐵尾礦和粉 煤灰。
CN201210453012.0一種超低密度陶粒支撐劑及其制備方法,主要原 料為鋁礬土、石英石、白云石、粘土,沒有添加鐵尾礦和粉煤灰。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 料既解決了鐵尾礦和粉煤灰的利用問題,又凈化污染水,實現以廢治廢 的目的,同時減少了土資源的使用。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料的制 備方法,其用于制備如以上所述的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料。
(二)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
一種曝氣生物濾池用陶粒濾料,其中:采用鐵尾礦為主要原料、并 添加粉煤灰、粘接劑和造孔劑,經混合造粒后焙燒制成;
其中,固體原料中各組分的質量百分比如下:
鐵尾礦:30%~80%;
粉煤灰:10%~6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7345.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