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7093.X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528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彩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
| 主分類號: | B01L3/00 | 分類號: | B01L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陸藝 |
| 地址: | 30022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插接口 承接口 滲透裝置 橡膠墊圈 半透膜 實驗用 口層 體內 活動連接 依次設置 可拆卸 內表面 內磨 外磨 清洗 | ||
本發明公開了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由第一L型管(1)、橡膠墊圈(5)、半透膜(6)和第二L型管(2)組成;第二L型管的左端端部為插接口(9),插接口(9)的內徑大于第二L型管管體內徑,且插接口的外表面設置有外磨口層;第一L型管的右端端部為承接口(10),承接口(10)的外徑大于第一L型管管體外徑,承接口的內徑大于第一L型管管體內徑,且承接口的內表面設置有內磨口層;在插接口內從里向外依次設置半透膜(6)和橡膠墊圈(5);插接口與承接口活動連接。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安裝簡單、可拆卸、清洗和反復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實驗用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適用于生物、化學等學科中有關滲透現象的相關實驗,幫助實驗者更好地理解滲透作用的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滲透裝置普遍由長頸漏斗和燒杯等玻璃器材簡易組裝而成,具體操作方法為在長頸漏斗口部扎上半透膜后倒置在裝有溶液或水的燒杯中,然后在長頸漏斗下口端注入實驗用試劑來完成滲透實驗。在實際操作時,由于長頸漏斗口部直徑較大,需要制作的半透膜面積較大,如果選用生物膜(如雞蛋殼膜)作為半透膜的話,很難成功獲得這么大面積的半透膜,即使有幸獲得這么大面積的生物半透膜,將這種半透膜固定在長頸漏斗口部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極易出現半透膜損壞、結扎不牢固等問題;如果選用市售的玻璃紙做半透膜的話,實驗現象并不明顯,往往需要好幾天的時間才能看到液面差,而且需要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足夠大的濃度差才可能出現預期效果,抑或根本看不到理想的實驗效果。因此,由于現實操作難度的問題,滲透實驗并未真正走進學生的日常教學實驗中。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概述如下:
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由第一L型管1、橡膠墊圈5、半透膜6和第二L型管2組成;第二L型管的左端端部為插接口9,插接口9的內徑大于第二L型管管體內徑,且插接口的外表面設置有外磨口層;第一L型管的右端端部為承接口10,承接口10的外徑大于第一L型管管體外徑,承接口的內徑大于第一L型管管體內徑,且承接口的內表面設置有內磨口層;在插接口內從里向外依次設置半透膜6和橡膠墊圈5;插接口與承接口活動連接。
優選地,在第一L型管的豎管外表面設置有第一刻度線7,在第二L型管的豎管外表面設置有第二刻度線8,第一刻度線和第二刻度線等高。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安裝簡單、可拆卸、清洗和反復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驗用U型滲透裝置,見圖1和圖2,由第一L型管1、橡膠墊圈5、半透膜6和第二L型管2組成;第二L型管的左端端部為插接口9,插接口9的內徑大于第二L型管管體內徑,且插接口的外表面設置有外磨口層;第一L型管的右端端部為承接口10,承接口10的外徑大于第一L型管管體外徑,承接口的內徑大于第一L型管管體內徑,且承接口的內表面設置有內磨口層;在插接口內從里向外依次設置半透膜6和橡膠墊圈5;插接口與承接口活動連接。
優選地,在第一L型管的豎管外表面設置有第一刻度線7,在第二L型管的豎管外表面設置有第二刻度線8,第一刻度線和第二刻度線等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未經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70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