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功能高頻電切開刀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6219.1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239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唐志;范茗僑;解歡;李常青;冷德嶸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微創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林柳岑 |
| 地址: | 210032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極 護套 夾子組件 空心管狀 高頻電切 空心拉桿 近端 遠端 驅動 出血部位 導線連接 電極移動 高頻電流 液體流通 液體入口 粘膜組織 注射液體 組織切割 止血 操作線 彈簧管 隆起 粘膜 可用 下層 清洗 注射 移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功能高頻電切開刀,包括處理部,護套部,操作部。處理部具有電極和夾子組件,電極可用于組織切割和注射液體,電極具有空心管狀部,電極相對于護套部的遠端可以推出或收回,夾子組件用于組織止血,所述夾子組件相對于護套部的遠端可以推出或收回;護套部,位于所述處理部的近端,包括空心拉桿和彈簧管;操作部,位于所述護套部的近端,包括通過導線連接所述電極的高頻電流接頭,通過操作線驅動所述電極移動的組件,驅動所述空心拉桿移動的構件,以及可以使液體流通到所述電極的空心管狀部的液體入口。液體可從電極空心管狀部中通過,進行粘膜下層注射以便隆起粘膜組織,也可以對出血部位進行清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領域內窺鏡引導下進行病變組織高頻切割的電切開刀,特別是涉及一種切割、注射和止血功能一體的高頻電切開刀。
技術背景
內鏡技術誕生50多年來,經歷了從疾病診斷到疾病治療的階段,對于治療一些消化疾病已經十分有效和可靠,甚至成為治療的首選療法。近年來隨著內窺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組織活檢、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得到廣泛應用,其對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和早癌癥的治療,正逐漸成為首選的治療手段。其中,尤其是ESD對早癌的發現、診斷和切除起到了關鍵作用。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指利用高頻器械對大于2cm的病變進行黏膜下剝離的內鏡微創技術。這一技術實現了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為病變提供了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ESD在根治腫瘤的基礎上,較好地保留消化道生理功能,明顯改善了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目前已成為了包括食管在內的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
由于ESD切除粘膜面積大,因此,所需時間較長,出血、穿孔等并發癥也較高。目前用于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的各種切開刀,一般只有切開組織的功能,很少有電凝止血的功能,一旦碰到出血必須將切開刀自內鏡鉗道內取出,更換熱電凝鉗進行電凝止血,特別是遇到粘膜下血供豐富的病人,需要反復更換器械,這樣不僅大大增加手術操作時間,有時還會失去最佳止血時機,導致患者過多的失血和一些不必要的周圍組織的損傷。此外,ESD手術過程繁雜,一般耗時很長,且需在內鏡引導下進行手術。內鏡先進入人體發現病變組織,器械在內鏡鉗道進入人體內,進行病變標記,標記后退出器械,換用注射針進行粘膜下層注射,注射后再用適合的電切開刀進行手術,大約1~2個小時左右才能成功切除一個3cm左右的早癌病變,并去除標本做病理分析。手術中需要更換器械,這使手術變的更加繁瑣,并且延長了手術時間,給患者帶來了痛苦。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集切割、注射、凝血功能于一體的高頻電切開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高頻電切開刀裝置,可對人體病變組織進行切割,高頻凝血、高溫燒灼,注液,實現集切割、注液、凝血為一體的,可定位的多功能高頻電切開刀。
以下,將處理部的一端定義為遠端,將操作部的一端定義為近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微創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微創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62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精準手術能量控制系統
- 下一篇:一種內窺鏡用帶注射針的高頻刀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