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極層疊體以及電池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5725.9 | 申請日: | 2018-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0785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1 |
| 發明(設計)人: | 工原孝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4/139 | 分類號: | H01M4/139;H01M4/13;H01M10/0525;H01M4/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劉航;王瀟悅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極 層疊 以及 電池 制造 方法 | ||
1.一種電極層疊體,其特征在于,具備第1隔板、第1電極板、第2隔板、第2電極板,
所述電極層疊體是將第1隔板、第1電極板、第2隔板、第2電極板以該順序層疊并一體化而成的,
所述第1隔板具有包含多孔質膜的第1隔板主體、和形成在所述第1隔板主體的與所述第1電極板側相反側的主面上的多孔質的第1密合層,所述第1密合層包含第1聚乙烯粒子、和將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彼此以及將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與所述第1隔板主體粘結的粘結劑,
所述第2隔板具有包含多孔質膜的第2隔板主體、和形成在所述第2隔板主體的與所述第1電極板側相反側的主面上的多孔質的第2密合層,所述第2密合層與所述第2電極板密合,包含第2聚乙烯粒子、和將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彼此以及將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與所述第2隔板主體粘結的所述粘結劑,
所述第1密合層的單位面積的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的粒子數,比所述第2密合層的單位面積的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的粒子數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極層疊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小于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極層疊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3~1.0μm,
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為2.0~4.0μm。
4.一種電池的制造方法,
所述電池具備將多個電極層疊體層疊而成的層疊型的電極體,所述電極層疊體是將第1隔板、第1電極板、第2隔板和第2電極板以該順序層疊并一體化而成的,
所述第1隔板具有包含多孔質膜的第1隔板主體、和形成在所述第1隔板主體的與所述第1電極板側相反側的主面上的多孔質的第1密合層,所述第1密合層包含第1聚乙烯粒子、和將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彼此以及將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與所述第1隔板主體粘結的粘結劑,
所述第2隔板具有包含多孔質膜的第2隔板主體、和形成在所述第2隔板主體的與所述第1電極板側相反側的主面上的多孔質的第2密合層,所述第2密合層與所述第2電極板密合,包含第2聚乙烯粒子、和將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彼此以及將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與所述第2隔板主體粘結的所述粘結劑,
所述第1密合層的單位面積的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的粒子數,比所述第2密合層的單位面積的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的粒子數多,
所述電池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將帶狀第1隔板、帶狀第1電極板和帶狀第2隔板以該順序層疊形成一體化的帶狀復合體,所述帶狀第1隔板、帶狀第1電極板和帶狀第2隔板通過切斷而分別成為所述第1隔板、所述第1電極板和所述第2隔板;
以所述帶狀第2隔板的所述第2密合層與所述第2電極板重疊的方式,將所述帶狀復合體與所述第2電極板重疊,通過輥壓對所述帶狀復合體和所述第2電極板加壓,使所述帶狀復合體與所述第2電極板密合,得到帶狀電極層疊體;
將所述帶狀電極層疊體切斷,形成預定形狀的所述電極層疊體;
反復以下步驟來形成所述電極體:以所述電極層疊體的所述第1隔板的所述第1密合層與另一所述電極層疊體的所述第2電極板重疊的方式,將該電極層疊體與所述另一電極層疊體重疊,通過平面壓制對該電極層疊體和所述另一電極層疊體加壓,使該電極層疊體與所述另一電極層疊體密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小于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3~1.0μm,
所述第2聚乙烯粒子的平均粒徑為2.0~4.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572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