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伏電站的缺陷診斷方法及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810365216.6 | 申請日: | 2018-04-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498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發明(設計)人: | 鞏宇;李智;宋鵬;李娜;劉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 |
主分類號: | H02S50/00 | 分類號: | H02S50/00;H02S5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聞;王天堯 |
地址: | 10004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電站 缺陷 診斷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伏電站的缺陷診斷方法及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采集待診斷光伏電站運行過程中的測試數據;根據測試數據,確定待診斷光伏電站年效能PR值,待診斷光伏電站的每一發電單元的PR值,以及每一發電單元包括的組成部件的PR值、加權效率、并聯失配損失或串聯失配損失;基于PR評價閾值模型,根據待診斷光伏電站PR值、待診斷光伏電站的每一發電單元的PR值,以及每一發電單元包括的組成部件的PR值、加權效率、并聯失配損失或串聯失配損失,對待診斷光伏電站進行逐層診斷定位缺陷;所述PR評價閾值模型基于光伏電站現場實測數據預先確定。上述技術方案實現了從運行層面對光伏電站的缺陷檢測,提高了光伏電站缺陷診斷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伏電站檢測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伏電站的缺陷診斷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2016年1月11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完善太陽能發電規模管理和實行競爭方式配置項目指導意見》,文件中規定對于普通光伏電站和先進光伏發電基地的投資主體,各地區需制定競爭性配置辦法,其中應包含上網電價、企業技術和投資能力、項目前期工作成熟程度、土地綜合利用、對地方經濟轉型貢獻以及企業誠信履約情況等競爭要素。不論采取何種基于市場競爭的配置項目方式,如公開招投標、競爭性比選等,均應將上網電價作為重要競爭條件,上網電價在競爭中綜合評分權重至少達到20%。上網電價不得超過國家確定的當地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這個指導意見旨在規范光伏電站投資環境,提高行業進入門檻,引導降低光伏上網電價。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截止2016年底,全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占全球裝機容量的46%,2017年前三季度,新增光伏電站4300萬千瓦,其中光伏電站2779萬千瓦,同比增加3%,分布式光伏1530萬千瓦,截止9月底,全國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948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2562萬千瓦。
一方面管理機構在引導降低上網電價,一方面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快速發展,距離市場飽和越來越近,這兩方面作用下勢必光伏發電補貼會迅速降低,可能幾年之內光伏會和風電一樣平價上網。對于電站業主,盡量縮短投資回收期、增加回報率是電站營運的最重要目的,提高光伏電站發電效率是一項重要的優化措施。
目前,一般光伏電站常規維護方法包括日常巡檢,在線數據統計、故障檢修等方式,僅依托于這種被動的故障檢修方式,電站中發電效率異常和隱形缺陷無法評價、定位。例如,現有一種檢測方法是先對電站中的光伏組件進行抽樣,然后對樣品依次進行外觀檢查、EL測試、紅外呈像檢測、I-V曲線測試,確認組件是否有缺陷。又例如,現有另一種方法中檢測光伏組件缺陷的裝置,多采用紅外攝影技術。由于一個光伏電站光伏組件數量以十萬計,各現有技術中對組件的檢測方法與設備多應用于組件收貨與交接給施工單位階段,尚未有從光伏電站運行層面的缺陷檢測方法,檢測效率也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伏電站的缺陷診斷方法,用以實現從運行層面對光伏電站的缺陷檢測,該方法包括:
采集待診斷光伏電站運行過程中的測試數據;
根據待診斷光伏電站運行過程中的測試數據,確定待診斷光伏電站年效能PR值,待診斷光伏電站的每一發電單元的PR值,以及每一發電單元包括的組成部件的PR值、加權效率、并聯失配損失或串聯失配損失;
基于PR評價閾值模型,根據待診斷光伏電站PR值、待診斷光伏電站的每一發電單元的PR值,以及每一發電單元包括的組成部件的PR值、加權效率、并聯失配損失或串聯失配損失,對待診斷光伏電站進行逐層診斷定位缺陷;所述PR評價閾值模型基于光伏電站現場實測數據預先確定。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光伏電站的缺陷診斷裝置,用以實現從運行層面對光伏電站的缺陷檢測,該裝置包括:
采集模塊,用于采集待診斷光伏電站運行過程中的測試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未經華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52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