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黃酮化合物的萃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4552.9 | 申請日: | 2018-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4459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祝仰文;石靜;王紅艷;郭蘭磊;潘斌林;于群;郭淑鳳;王麗娟;曾勝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D15/08 | 分類號: | B01D15/08;B01D15/10;B01D15/42 |
| 代理公司: | 濟南日新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24 | 代理人: | 劉亞寧 |
| 地址: | 257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酮化合物 環糊精 氧化石墨烯 海綿 固相萃取柱 萃取 修飾 氨基化 三維 應用前景廣闊 制備氧化石墨 催化劑作用 清潔處理 異槲皮苷 有效分離 原料制備 泵驅動 洗脫劑 洗脫液 槲皮素 富集 活化 甲醇 淋洗 蘆丁 洗脫 填充 制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酮化合物的萃取方法,包括:(1)依次使用甲醇、水對固相萃取柱進行淋洗和活化;固相萃取柱內填充的填料為β?環糊精修飾的三維氧化石墨烯海綿;(2)使用泵驅動動力將含有黃酮化合物的溶液通過固相萃取柱;(3)使用洗脫劑進行洗脫,得洗脫液。所述黃酮化合物選自槲皮素、異槲皮苷、蘆丁。所述β?環糊精修飾的三維氧化石墨烯海綿,以海綿、氧化石墨烯、β?環糊精為原料制備得到,包括(1)清潔處理;(2)制備氧化石墨烯海綿;(3)制備氨基化的β?環糊精;(4)氧化石墨烯海綿與氨基化的β?環糊精在催化劑作用下進行修飾反應。本發明的黃酮化合物的萃取方法,可有效分離并富集黃酮化合物,效率高,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酮化合物的萃取方法,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使用β-環糊精修飾的三維氧化石墨烯海綿對黃酮化合物進行萃取的方法,屬于分析化學領域。
背景技術
黃酮化合物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多酚類化合物,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抗氧化自由基、抗腫瘤、抗炎、鎮痛、保肝等。枸杞是一種傳統的中藥,其中含有多種黃酮化合物作為活性有效成分,對其進行質量評價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樣品前處理過程,包括對分析物的富集萃取等。
固相萃取是目前最常用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具有萃取時間短、萃取效率高、操作簡單、有機溶劑消耗少等優點。萃取柱中的萃取材料是固相萃取技術實現高效萃取的關鍵。碳十八鍵合的硅膠是目前最常用的商品化的固相萃取材料,但是碳十八鍵合硅膠與分析物之間僅存在著單一疏水作用,難以有效萃取極性較強的黃酮化合物,另外,碳十八鍵合硅膠對目標分析物的選擇性差。因此,迫切需要設計對黃酮化合物具有高選擇性、高萃取效率的固相萃取材料。
石墨烯自2004年問世以來,因其獨特的結構、優異的性能在理論和實驗上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就結構而言,石墨烯是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的六角形蜂巢晶格結構的二維納米材料。以泡沫或海綿為支撐基體能夠增加石墨烯的負載量,有利于石墨烯作為吸附材料的使用。
β-環糊精是一類包含15個原子以上的大環多聚糖,具有親水性的空腔和疏水性的外圍。β-環糊精和黃酮化合物之間存在空腔尺寸效應以及氫鍵作用,理論上β-環糊精可用于萃取黃酮化合物。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黃酮化合物的萃取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β-環糊精修飾的三維氧化石墨烯海綿,并提供了以該材料為填料制備而成的萃取柱。本發明的萃取柱,制備方法簡單易行,且成本較低;使用本發明的萃取柱可以高效萃取黃酮化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黃酮化合物的萃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依次使用甲醇、水對固相萃取柱進行淋洗和活化;
所述萃取柱具有空腔柱管;所述空腔柱管內部設置上篩板和下篩板;所述上篩板和下篩板之間填充有填料β-環糊精修飾的三維氧化石墨烯海綿;
(2)使用泵驅動動力將含有黃酮化合物的溶液通過固相萃取柱;
優選的,含有黃酮化合物的溶液的流速為0.5~2.5mL/min,更優選1.5mL/min;
(3)使用洗脫劑進行洗脫,得洗脫液。
優選的,所述洗脫劑為甲酸-甲醇混合液,其中,甲酸與甲醇的體積分數分別為20%、80%。
優選的,洗脫劑的流速為0.2~1.5mL/min,更優選0.6mL/min。
優選的,所述固相萃取柱的空腔柱管的容積為5mL,內徑為1.3cm;上下篩板具有篩孔,孔徑為10μm;填料的使用量為5~40mg,優選20mg;在此使用規格的萃取柱的情況下,各步驟優選的參數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455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