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尾氣循環能源再生利用處理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4410.2 | 申請日: | 2018-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862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13/00 | 分類號: | F01N13/00;F01N13/08;F01N3/28;F01N13/14;F01N13/18;F02M25/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 地址: | 23005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主催化器 直通管 煙塵顆粒 回收器 處理器 尾氣循環 再生利用 空氣噴射泵 進氣管道 發動機 進氣口 能源 發動機尾氣 優化空燃比 排氣管道 燃燒效率 一端連接 爆燃 緊靠 外接 氧氣 尾氣 機動車 噪音 節約 轉化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尾氣循環能源再生利用處理器,涉及發動機尾氣處理技術領域。該處理器包括排氣管道、一次主催化器、直通管、第一煙塵顆粒回收器、第二煙塵顆粒回收器、空氣噴射泵、二次主催化器、進氣管道、發動機;一次主催化器外接直通管,直通管的中間設有第一煙塵顆粒回收器,順著直通管的另一端連接二次主催化器,空氣噴射泵設在直通管與二次主催化器之間且緊靠二次主催化器,二次主催化器中間設有第二煙塵顆粒回收器,進氣管道與發動機的進氣口相連。本發明的尾氣循環能源再生利用處理器,實現了尾氣的無污染完全轉化,生成的大量氧氣可以作為機動車的爆燃劑,提高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優化空燃比,節約燃油,降低了成本和噪音。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尾氣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尾氣循環能源再生利用處理器。
背景技術
目前,人類已經造成了地球大氣層中CO2濃度與一百年以前相比增加了25%,甲烷、N2O、NOX的濃度都有明顯增加。全球固定氮的速度增加了一倍,碳、氮循環正在逐漸遠離它們的動力學穩定狀態,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資源枯竭,能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嚴重狀況。
隨著全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近年來各國都致力于開發綠色新能源汽車,并迎來了環保化工作業的高潮。然而燃油車退出歷史舞臺也是需要時間過度,雖然汽車不再燒油,可是大型的化工廠、貨車、輪船、特種車能源依然使用汽油、柴油和天然氣,各種尾氣排放和轉化的CO2、N2不是有害物質,但是大量的排放到空氣中會增加全球溫室效應,大氣層中的氮氣被氧化,會發生如下的化學反應:N2+(5/2)O2+H2O→2HNO3。如果這個反應繼續下去,達到化學平衡,當大氣層中的氧氣全部用盡時,氮氣僅消耗約10%,空氣中的氧氣也會變得稀薄,造成全球氣候越來越惡劣。
傳統的發動機尾氣處理設備只能將余約60%的尾氣轉化成CO2、N2,還有一部分不能轉化,轉化的CO2、N2都排放到大氣中,使得生態環境在根源上沒有得到解決,依舊緩慢的影響碳、氮和氧之間循環平衡。因此,現在此發明能夠解決這一難題,使得我們的各種尾氣不再是一個重污染的來源,能夠有效改善尾氣排放帶來的高碳、高氮環境污染,節約燃油,降低行車成本。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尾氣循環能源再生利用處理器,實現了尾氣的無污染完全轉化,生成的大量氧氣可以作為機動車的爆燃劑,提高發動機的燃燒效率,優化空燃比,節約燃油,降低了成本和噪音;該處理器應用到封閉環境或者太空試驗基地,產生的氧氣、二氧化碳、氮氣能夠形成生態循環,實現能源循環再生,形成人造的生態平衡和適合人類居住生活的環境。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尾氣循環能源再生利用處理器,包括排氣管道、一次主催化器、直通管、第一煙塵顆粒回收器、第二煙塵顆粒回收器、空氣噴射泵、二次主催化器、進氣管道、發動機,所述排氣管道的一端和發動機相連,另一端與一次主催化器相連;一次主催化器外接直通管,直通管的中間設有第一煙塵顆粒回收器,順著直通管的另一端連接二次主催化器,空氣噴射泵設在直通管與二次主催化器之間且緊靠二次主催化器,二次主催化器中間設有第二煙塵顆粒回收器,順著二次主催化器尾部連接進氣管道,進氣管道與發動機的進氣口相連。
所述排氣管道的中間設有第一氧傳感器,排氣管道的外面包裹一層隔熱棉。
所述一次主催化器的進氣口上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一次主催化器外殼呈密封筒狀,其中間設有第一預加熱器,尾端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和第二氧傳感器,一次主催化器內設有第一陶瓷載體和第一襯墊,第一襯墊與一次主催化器外殼之間設有第一絕熱夾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44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