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填料組件強化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脫氮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3805.0 | 申請日: | 2018-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851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亮;楊慎華;李家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劉萍 |
| 地址: | 1001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填料 組件 強化 短程 硝化 厭氧氨 氧化 方法 | ||
1.一種基于填料組件強化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脫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應用的裝置包括進水池(11),反應池(12),沉淀池(13)和填料組件(20);
原水由進水泵(14)進入反應池(12),反應池(12)的底部設有微孔曝氣管路(19),該管路與曝氣系統(17)相連,進行低氧曝氣,DO為0.1-0.5mg/L,同時反應池設有攪拌器(15),連續攪拌,水力停留時間6-9h,經反應后泥水混合液進入沉淀池(13)完成泥水分離,上清液由出水口(21)排出系統外,剩余污泥由回流泵(16)泵入反應池的前端,完成生物脫氮;反應池(12)由懸浮污泥和填料組件(20)形成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反應器,懸浮污泥為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污泥;
填料組件包括聚氨酯填料(5)、柔性支架(4)和鋼絲繩(6),該填料組件(20)具有壓縮狀態和展開狀態兩種形態,壓縮狀態(1)長=50-300cm,高=5-20cm,寬=2-5cm,展開狀態(2)長=35-250cm,高=25-100cm,寬=2-5cm,展開狀態有700-50000cm2表面積;700-50000cm2的表面積可持留生物膜污泥濃度達7000-20000mg/L;在反應池(12)液面以上設有不銹鋼工字橫梁1(18),用于固定填料組件(20)上部連接處,反應池(12)底部設有工字橫梁2(22),用于固定填料組件(20)底部連接處;所述的聚氨酯填料(5)由鋼絲繩(6)滑動固定在柔性支架(4)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填料組件(20)的使用方法及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的運行策略:
1)、填料組件(20)展開:將拉環(8)松動,使纏繞在壓縮狀態(1)填料組件上的鋼絲繩(6)解開,填料組件(20)依靠重力成展開狀態(2),該填料組件(20)展開完成;
2)、填料組件(20)的固定安裝:帶有拉環(8)的一端為上端,將上端的連接處以螺母方式固定于反應池上端的工字橫梁1(18);拉環(8)掛在橫梁上,填料組件(20)的下端連接處固定于反應池底部的工字橫梁2(22);
3)、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藝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的啟動與運行:取絮體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的污泥投入已固定填料組件(20)的反應池(12)中,污泥濃度為3000-4500mg/L,攪拌器(15)和曝氣系統(17)連續開啟,DO在0.1-0.5mg/L之間,氨氮濃度200mg/L的原水由進水泵(14)進入反應池(12),水力停留時間為6-9小時,經生化反應后泥水混合液進入沉淀池(13)完成泥水分離,上清液由出水口(21)排出系統外,剩余污泥由回流泵(16)按100%的回流比泵入反應池(12)的前端,填料組件(20)生物膜達到成熟時,生物膜厚度在0.5-1mm,生物膜污泥濃度達到7000-20000mg/L;
4)、填料組件(20)強化短程硝化厭氧氨氧化:填料組件(20)壓縮狀態(1)、展開狀態(2)可以相互轉變形態;填料組件(20)生物膜厚度在0.5-1mm后,聚氨酯填料(5)表面會形成顆粒污泥,此時只需將拉環(8)收緊,讓填料組件(20)呈壓縮狀態(1),再將其立即打開呈展開狀態(2),同時借助連續攪拌,使顆粒污泥脫落進入反應池(12);
然后將進水氨氮由200mg/L增至850mg/L,增長梯度50mg/L,如未增加進水氨氮將水力停留時間由9小時縮短至6小時,縮小梯度1小時,完成脫氮強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工業大學,未經北京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380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