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363658.7 | 申請日: | 2018-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34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7 |
| 發明(設計)人: | 倪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倪建華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51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化學肥料 緩釋 內芯 制作 發明制備工藝 淀粉膠黏劑 肥料利用率 納米碳酸鈣 圓球形模具 二次污染 肥料釋放 緩慢釋放 鐵板 海藻渣 可控制 納米鈣 液壓機 有效鈣 質量比 土壤 球體 粒徑 脫模 卸壓 加壓 模具 肥料 補充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包括以下步驟:(1)以化學肥料作為內芯A;(2)將淀粉膠黏劑,海藻渣與納米碳酸鈣按照1∶3∶1的質量比混合,作為裹料b;(3)將裹料b充分包裹內芯A后,置于圓球形模具內,然后模具放置于液壓機鐵板上,經加壓、卸壓、脫模后得到粒徑15?30mm球體,即得緩釋肥料。本發明所得到的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肥料可控制肥料釋放速率,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保證對環境無破壞作用,不產生二次污染,可減少化學肥料在土壤中的累積,其中的納米鈣可緩慢釋放到土壤中,為作物補充必需的有效鈣,該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肥料配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化肥每年利用率平均為30%,其中氮肥利用率僅為30%-35%,磷肥利用率10-25%,鉀肥利用率35-50%。氮肥產品主要有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碳酸氫銨、硝酸銨和液氨。普通氮肥一經施入土壤,將在多種土壤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的作用下,經歷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不斷地改變其形態,使其增加在土壤中的移動性,甚至隨水流失和以氣態揮發損失,引發土壤和水體中的硝酸鹽等有害物質的積累而污染環境。
如果化肥過量投入,盲目使用,農作物的利用率不高,就會引起土壤、水體、大氣和農產品的污染,另外,現有的氮肥其營養比較單一,雖然可以促進植物生長,但是對作物的缺鋅、抗逆性方面無法滿足要求,且長期使用會導致土壤板結,土壤環境惡化等后果。因此,為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尋求一種新型的肥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1)以化學肥料作為內芯A; (2)將淀粉膠黏劑,海藻渣與納米碳酸鈣按照1∶3∶1的質量比混合,作為裹料b; (3)將裹料b充分包裹內芯A后,置于圓球形模具內,然后模具放置于液壓機鐵板上,經加壓、卸壓、脫模后得到粒徑15-30mm球體,即得緩釋肥料。
所述的化學肥料為化學速效肥料,所述化學速效肥料為三元復合肥、尿素、硝酸鉀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的步聚(1)中,化學肥料為三元復合肥,其中三元復合肥的N、P、K養份占比分別為25-29∶11-13∶3-6。
所述的步驟(2)中,海澡渣粒徑為6-10mm,納米碳酸鈣的粒徑為25-100mm。
所述的步驟(3)中,加壓條件為:將壓力從0升至2.5-3.0MPa,保持10-15分鐘。
本發明所得到的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肥料可控制肥料釋放速率,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保證對環境無破壞作用,不產生二次污染,可減少化學肥料在土壤中的累積,其中的納米鈣可緩慢釋放到土壤中,為作物補充必需的有效鈣,該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制作納米緩釋肥的方式、步驟,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驟: (1)以化學肥料作為內芯A; (2)將淀粉膠黏劑,海藻渣與納米碳酸鈣按照1∶3∶1的質量比混合,作為裹料b; (3)將裹料b充分包裹內芯A后,置于圓球形模具內,然后模具放置于液壓機鐵板上,經加壓、卸壓、脫模后得到粒徑15-30mm球體,即得緩釋肥料。
所述的化學肥料為化學速效肥料,所述化學速效肥料為三元復合肥、尿素、硝酸鉀中的任意一種。
所述的步聚(1)中,化學肥料為三元復合肥,其中三元復合肥的N、P、K養份占比分別為25-29 ∶11-13 ∶3-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倪建華,未經倪建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365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