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上行功率同步方法,接入網設備和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363372.9 | 申請日: | 2014-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823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胡文權;焦淑蓉;花夢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54 | 分類號: | H04W52/54;H04W52/2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強;李稷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行 功率 同步 方法 接入 設備 終端 | ||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上行功率同步方法,接入網設備和終端,用于更加準確的反饋功控調整信息,縮短功控調整收斂時間,節省傳輸時間資源。本發明實施例方法包括:接入網設備確定預設值和終端在當前上行載波上發送信號的測量值,根據該預設值和測量值獲取功率調整參數,該功率調整參數可以變步長的調整發射功率,反饋該功率調整參數給終端。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數據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上行功率同步方法,接入網設備和終端。
背景技術
HSUPA高速上行鏈路分組接入技術是一種基于WCDMA寬帶碼分多址技術的上行高速分組業務接入技術。在3GPP R12版本研究中,提出基于上行雙載波配置下將上行輔載波變為專用于支持高速率傳輸的上行輔載波,為了減少輔載波激活的延時與信令開銷,輔載波需要一直保持激活狀態。同時為了降低UE用戶設備間干擾,上行采取TDM時分復用調度方式,一個TTI傳輸時間間隔內只允許一個UE或少數的UE進行上行傳輸,未被調度上行數據傳輸的UE亦不發送控制信道DPCCH專用物理控制信道,只在上行輔載波上發送E-DCH增強專用信道數據時才發送DPCCH信息,以降低UE間相互干擾。這樣產生一個待解決的問題:當某一UE被調度上行數據發送時,由于沒有發送DPCCH信道的pre/post ambles前導/后導,需要一種快速的功率同步方法使得在短時間內UE獲得上行功率同步,滿足上行接收信號的接收信干噪比需求。
目前,一般在UE不發送E-DCH數據時也不發送DPCCH信道,當UE發送數據時,根據UE兩次被調度之間的間隔時間長短調整初始DPCCH的發送功率,接入網設備反饋發送功率調整命令使得UE在前一次DPCCH發送功率基礎上加上一個定步長的間隔偏置來進行調整。
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接入網設備的反饋發送功率調整命令使得UE使用前一次被調度的DPCCH信道發送功率加上一個定步長的偏置,不能準確估計所需發送功率的大小,只是粗略的進行初始功率估計,不能反饋給UE準確的功控調整信息,仍需要通過接收Node B(3G移動基站)反饋的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發送功率控制)信息來進行調整,使得UE需要經過較長的功控調整收斂時間才能達到預期的接收信號信干噪比。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行功率同步方法,接入網設備和終端,用于更加準確的反饋功控調整信息,縮短功控調整收斂時間,節省傳輸時間資源。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上行功率同步方法,包括:
終端確定上一次發送功率,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命令,當前發送功率調整命令和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步長,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為上一次在上行載波上發送信號的發送功率,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命令用于表示上一次發送信號的發送功率調整增減指示,所述當前發送功率調整命令用于表示當前發送信號的發送功率調整增減指示,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步長用于表示對上一次發送信號的發送功率進行調整的步長;
終端判斷所述當前發送功率調整命令與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命令是否相同;
若不相同,則所述終端根據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步長獲取當前發送功率調整步長;
所述終端按照獲取的所述當前發送功率調整步長對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進行更新,以得到當前發送功率。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初始的發送功率調整步長由所述終端預先設定。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初始的發送功率調整步長由所述終端根據接入網設備下發的參數獲得。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包括:
將預設的調整步長序列中的第N+1個步長值作為所述當前發送功率調整步長,其中所述調整步長序列中的第N個步長值為所述上一次發送功率調整步長,且第N+1個步長值小于等于第N個步長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3633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